前排左起:副參謀長趙東寰、政治部主任王振乾、政委陶鑄、司令員鄧華、參謀長夏尚志、政治部副主任譚剛。
這是《法庫圖錄》166頁的一張相片,《法庫圖錄》標注“陶鑄前(左三)同黨政軍領導在法庫”
看到這張相片時,我想了一個問題,如果這張相片是1946年拍攝的,很有可能相片里有賀炯烈士。賀炯曾在法庫擔任法庫縣十區(城關區)區長。
賀炯(1918—1946),布依族,貴州安龍人,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參加革命,1938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在延安抗大學習,《新華日報》社工作,是革命隊伍中小有名氣的詩人,1945年抗戰勝利后奔赴東北,曾任法庫縣十區(城關區)區長、中共康平縣委副書記兼宣傳部部長等職。1946年6月壯烈犧牲。
這張相片在很多涉及遼西分區的資料里都出現過,但沒看到拍攝時間。昨日,我無意中看到趙東寰兒子趙衛濱(原北京船舶工業管理干部學院計算機系主任、教授)的《回憶父親趙東寰指揮的解放撫順戰斗》中有這張相片,而且標注里拍攝時間和拍攝地點。
趙東寰(1907年12月22日-2002年1月30日),遼寧省法庫縣人,1936年“西安事變”時參加革命,193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曾任中南軍區人民武裝部第一副部長,華南軍政干校校長、軍委軍事建筑部副部長、軍委特種工程指揮部參謀長等職,為人民工兵的教育事業,為中國國防科研試驗基地和人防工程建設做出了貢獻。2002年1月30日,趙東寰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
趙東寰在遼西分區和遼吉分區工作過,擔任遼吉一分區司令員。 趙衛濱文章里的這張相片,標注“遼西軍區干部合影,1946年攝于白城子”,遼西分區存在的時間是1945年12月至1946年6月,這個時間段,賀炯同志還沒有犧牲,如果相片在法庫拍攝,那賀炯在相片里的可能性極大。 賀炯長啥樣?見過的人很多已經作古。我第一次見賀炯“相片”,是他的素描畫像,那是沈陽廣播電視臺旗下的遼寧交通廣播微信公眾號發的名為《銘記英雄 追憶沈陽解放(中)》關于賀炯烈士的介紹。
用此素描畫像與這張遼西分區合影比對,找出相似賀炯的人(前二排右數第二人)。這樣的比對顯得粗糙,因為素描畫像和真人誤差有時會很對。 以前我發過有關賀炯同志的文章。賀炯的家屬,他的侄兒賀登江曾經來康平尋親,核實賀炯同志身份。在文章下留言中我發現了賀登江老人,并給他留言,我們加了微信。賀登江老人給我發來他父親(賀炯二弟賀發榮)相片,我把素描畫像、合影相片和賀發榮相片放在一起比對。
賀登江老人說,“你提供這張,已接近家族中好些人親屬,基本輪廓臉型、目光很逼真,個性氣質接近逼真了……兒童時代見過賀炯的唯一活著的王永堯同志說這張很像了” 王永堯母親賀發香是賀炯的大姐。
雷隆曾寫過一篇《回憶巴丁烈士》的文章,有這樣的話:“巴丁同志在南下之前曾從延安寄給我一紙短簡,為軍事保密需要,他只寥寥數語,‘將有遠行,倘求仁得仁,則不須招魂’”
賀登江老人說,"照片上全都是親人。最可愛的人!他已經無私無畏,還求什么呢!這樣的人,太多太多,已經寫在人民英雄紀念碑上了。寫在康平父老鄉親的心中了!
【雁兒落帶過得勝令】 緬懷伯父賀炯烈士
賀登江
風慘慘康平血雨飛,夜森森槍口硝煙味。剩掛包詩箋滿地飛,眼睜睜夢里妻兒淚。
游擊太行隈,轉戰遼西陲。清算漢奸罪,擎旗建黨威。 何傷悲?壯士血染千山翠。何傷悲?百姓心中一座碑。
你若喜歡,請點下面專輯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