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7月10日訊 從手工藝品加工到彈性就業崗位,從單點服務到體系化推進,肥城市儀陽街道以 “微切口”破題,探索 “社區微業”新模式,讓更多群眾在家門口端穩就業飯碗,走出一條高質量就業創業的新路徑。
在肥城市儀陽街道儀陽村的儀家親社區零工驛站內,社區居民圍坐在工作臺前,正熟練地進行手鏈編織,“家門口”的零工驛站解決了他們的就業問題。肥城市居民王秀榮說:“在這里干點零活,一天掙個五六十塊錢,耽誤不了帶孩子。”
肥城市儀陽街道儀陽社區人社聯絡員李杰說:“自從我們建成了儀家親零工驛站,重點對接手工加工企業,組織村民開展手鏈、儲物框等來料加工,目前已帶動400余名社區居民實現家門口靈活就業,居民年收入增加6000余元。”
而在山東達瑞服飾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媽媽班”的工人們正有序縫制衣料、打包封袋。山東達瑞服飾有限公司員工呂金風說:“這個地方設置的媽媽班非常好,可以提前半小時到一個小時接學生,還給交著五險,工資2000-3000元左右,對我來說非常地合適。”
“采取彈性工作制,為在家照顧孩子的媽媽提供靈活就業機會。目前已吸納100多名女性就業,既為企業解決了用工需求,又幫助照顧孩子的媽媽提供就業機會,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山東達瑞服飾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張濱表示。
近年來,肥城市儀陽街道立足居民需求導向,依托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設立“零工服務窗口”,推出“數據收集、人崗匹配、推薦就業”一站式便捷服務模式,通過線上平臺與線下站點雙輪驅動,讓群眾在家門口享受精準就業服務。
“目前,五個農村社區和兩個城市社區均設立就業創業服務窗口,累計對接16家用人單位,發布用工信息120余條,帶動家門口就業400余人,切實解決了群眾就業的末端難題,讓政策紅利真正惠及群眾,推動就業服務常態化、長效化。”肥城市儀陽街道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服務中心負責人田平介紹說。
閃電新聞記者 王迅 肥城融媒 李言果 尚振鵬 馬軍 泰安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