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永瑆楷書,全稱《趙文敏公觀音大士贊卷》或《趙孟頫大士贊卷》紙本,縱32.8cm,橫89cm,故宮博物院藏。
永瑆精于書法、善纂、隸體,曾書寫裕陵圣得神功碑。嘉慶有諭“朕兄成親王,自幼精專書法,深得古人用筆之意,博涉諸家,兼工各體,數十年臨池無間,近日朝臣文字之工書者,罕見其右。”可惜受館閣體影響,過于森嚴。作為一個學貫諸家的書法家來說有點遺憾,其字四平八穩,多見歐體痕跡。永瑆楷書學趙孟頫、歐陽詢,小楷出入晉唐,其書法用筆俊逸,結體疏朗,風格典雅。行草書亦縱逸深厚,頗具風采。此作以恭楷錄趙孟頫大士贊。用筆清勁峭拔,結字整肅,極見唐人楷法之精絕。
款署“為恒府德齋書,成親王”。鈐“成親王”、“詒晉齋印”白文印2方。鑒藏印鈐“蕓階姚氏收藏”朱文印。外有題簽“成哲親王書趙文敏公大士贊。石雪居士題簽”。鈐“徐宗浩印”。知此卷曾為徐石雪所藏。
《趙孟頫大士贊卷》
永瑆 / 楷書
【1】秉般若劍,推黑暗盡。光明洞然,行佛心令。令行如焰,無處湊泊。鋒鍔未露,天魔膽落。
【2】明月一圓,清風兩袖。笊籬笊籬,雖工莫售。莫信者何,勞心碌碌。譬動水珠,竟無撈摸。
【3】彼賣魚者,一錢兩尾。踏破指頭,白晝見鬼。隱菩薩身,化童女真。非大悲心,著甚死嗔。
【4】飛鳥拍肩,蹲蹲將及。正未及閑,狂心頓息。天和氣薰,小雨沾裳。浮云柳絮,空闊飛揚。
【5】師獵得麕,師農得粟。善財無法,禮菩薩足。菩薩不定,前瞻后矚。汝自問取,白云青竹。
【6】趙文敏公大士贊。為恒府德齋書。成親王。
《趙孟頫大士贊卷》
全 卷
釋文 · 歡迎糾正
秉般若劍,推黑暗盡。光明洞然,行佛心令。令行如焰,無處湊泊。鋒鍔未露,天魔膽落。
手持般若之劍,驅散黑暗至盡。光明是那么明亮,按照佛心行事。行動如烈焰般熾熱,無處可躲藏。鋒銳的劍鍔尚未顯露,天魔就已經膽戰心驚。
明月一圓,清風兩袖。笊籬笊籬,雖工莫售。莫信者何,勞心碌碌。
明亮的月亮圓圓滿滿,清風拂過衣袖。就像笊籬一樣,雖然費心思制作,卻無人購買。那些不相信的人啊,辛苦而忙碌。
譬動水珠,竟無撈摸。彼賣魚者,一錢兩尾。踏破指頭,白晝見鬼。
譬如水中的珠子,是無法撈取的。那些辛苦賣魚的人,兩條魚也就一文錢。踏破指頭,白天也能見到鬼。
隱菩薩身,化童女真。非大悲心,著甚死嗔。飛鳥拍肩,蹲蹲將及。
隱匿菩薩的身影,化作純真的童女。并非出于大悲心,卻陷入了極度的憤怒之中。飛鳥拍打肩膀,蹲下來也能夠抓到。
正未及閑,狂心頓息。天和氣薰,小雨沾裳。浮云柳絮,空闊飛揚。
正當還未閑下來,狂亂的心終于平息。天地和氣融洽,小雨輕柔地沾濕衣衫。浮云和柳絮在空曠中飄揚。
師獵得麕,師農得粟。善財無法,禮菩薩足。菩薩不定,前瞻后矚。汝自問取,白云青竹。
跟獵人學習就能捕獲鹿,跟農夫學習就能得到了糧食。善財無法計量讓人得以滿足,向菩薩致以敬意就能獲得滿足。菩薩的心意無法預測,讓人前后思量很多。你自己去探索吧,就像白云和青竹一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