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以來,淄博市博山區以“綠書簽行動”為載體,深入推進“護苗2025”專項行動,通過校園課堂、創意實踐、家校聯動等多元化形式,為青少年構筑“綠色閱讀、文明上網”的文化防護網,營造全社會共同關愛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良好氛圍。
校園課堂:小書簽傳遞大道理
日前,在博山區實驗小學四年級八班的主題班會上,班主任周聰手持一枚翠綠色書簽,以互動問答的形式開啟“綠書簽行動”第一課。博山區多所中小學同步開展此類活動,通過動畫短片、案例講解、情景模擬等形式,向學生們普及盜版書籍的危害,教授辨別非法出版物的方法,并倡導“拒絕有害信息”“文明上網公約”等實踐準則。
“以前買書只看封面,現在我會仔細檢查出版社和版權信息。”博山區實驗小學一名五年級學生表示。課堂不僅提升了青少年的媒介素養,更讓“綠色閱讀”從口號轉化為可操作的行動指南。
創意繪畫:童心繪就“護苗”愿景
如果說課堂是知識的播種,那么繪畫則是孩子們表達心聲的窗口。4月至6月,博山區多所學校在美術課中開設“自己的綠書簽”繪畫專場。例如,五嶺路小學的學生們用畫筆在書簽上勾勒出“浩瀚星空”“彩虹飛鳥”等圖案,并寫下“書籍是知識的海洋”“閱讀點亮未來”等寄語。美術老師劉倩感慨:“每一張書簽都飽含著孩子們對純凈閱讀的向往。”
學校鼓勵學生們將自制書簽贈予同伴,讓“護苗”理念在分享中傳遞。西冶街中心小學的學生李雨桐說:“我要把書簽送給鄰居弟弟,告訴他要讀好書、遠離壞信息。”
家校聯動:親子共讀密織“護苗網”
博山區將“護苗”行動延伸至家庭場景,通過“親子閱讀”活動搭建情感與教育的雙重橋梁。家長與孩子共同挑選經典名著、科普繪本等優質讀物,每晚通過視頻通話、分角色朗讀等形式展開共讀。西冶街中心小學學生家長宋婷婷在共讀《小王子》后表示:“和孩子一起重溫經典,不僅增進了親子關系,還從他的視角獲得了新啟發。”
同時,學校還搭建線上閱讀分享平臺,鼓勵家庭上傳共讀照片、視頻及心得。平臺上,溫馨的親子共讀場景與充滿童趣的感悟匯聚成“護苗”行動的溫暖注腳。
持續發力:綠色閱讀成校園風尚
“每一株幼苗的成長,都需要純凈的土壤與陽光。”博山區教體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他們將持續深化“綠書簽行動”,通過常態化活動、社會資源整合等方式,讓綠色閱讀理念深入人心,為青少年打造清朗的文化成長空間。
此次行動不僅是一次文化防護的實踐,更是一場全社會共同參與的成長守護。在博山,綠色閱讀的種子正悄然生根發芽,為青少年的未來鋪就一條充滿書香與希望的成長之路。
(大眾新聞·魯中晨報記者姜濤 通訊員劉亞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