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與來源
白花蛇舌草,又名蛇舌草、蛇針草、蛇總管,是茜草科耳草屬植物白花蛇舌草的干燥全草。主產于我國云南、廣東、廣西、福建等地。夏、秋二季采收,除去雜質,曬干。切段。以莖葉完整、色灰綠、具花果者為佳。
形態特征
白花蛇舌草干燥全草常纏結成團,呈現灰綠色或灰褐色。其主根單一,須根纖細繁多。莖部纖細且有分枝,圓柱形或類方形,質地脆而易折斷,斷面中部有白色髓。葉片對生,無柄,多卷縮,完整葉片展平后呈條形或線狀披針形。偶爾可見細小花朵單生或對生于葉腋,果實為扁球形蒴果,兩側各有一條縱溝。
性味歸經
白花蛇舌草味苦、甘,性寒。主要歸胃、大腸、小腸經,亦有記載歸心、肝、脾經。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
用于咽喉腫痛、肺熱喘咳、瘡癤腫毒、毒蛇咬傷。
消癰散結
治療腸癰(闌尾炎)、乳腺炎、癰腫瘡瘍。
利尿除濕
改善濕熱黃疸、熱淋澀痛、小便不利。
抗癌消癥
輔助治療多種惡性腫瘤,如胃癌、食道癌、直腸癌。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常用量15-60克,最大可用至100克。外用適量,取鮮品搗爛敷患處。配伍應用
1.抗腫瘤方
白花蛇舌草+半枝蓮+山慈姑+莪術,增強抗癌解毒、散結消癥功效,用于胃癌、食道癌等消化道腫瘤。
2.解毒消腫方
白花蛇舌草+威靈仙,清熱解毒,散結消腫,治療毒蛇咬傷、癰腫瘡毒。
3.口腔疾病方
白花蛇舌草50克+敗醬草30克,煎水含漱,治療口腔潰瘍、舌炎、牙齦炎,直接作用于患處,療效顯著。
4.肝膽疾病方
白花蛇舌草20克+茵陳12克+金錢草20克,清利肝膽濕熱,治療黃疸型肝炎、乙型肝炎。
方劑舉例
白蛇合劑(抗炎合劑)
藥物組成
白花蛇舌草(15-60g)、白茅根(15-30g)、赤芍(9-15g)。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涼血活血、利尿通淋。適用于呼吸道感染、腮腺炎、急性泌尿感染、前列腺增生。
闌尾炎合劑
藥物組成
白花蛇舌草30g、金銀花30g、蒲公英30g、敗醬草15g、赤芍15g、大黃15g、桃仁15g。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 涼血活血,消腫止痛。適用于急性闌尾炎,癥見右下腹劇痛、發熱便秘、舌紅苔黃。
復方蛇舌草煎劑
藥物組成
白花蛇舌草(20–30g)、半枝蓮20g、蒲公英15g、靈芝15g、生薏苡仁30g、茯苓15g、炙甘草3g。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健脾滲濕。適用于慢性萎縮性胃炎伴腸上皮化生,癥見胃脘灼痛、口干嘈雜。
清化抗癌湯
藥物組成
白花蛇舌草30g、半枝蓮30g、茵陳12g、三棱9g、莪術9g、穿山甲9g、生牡蠣30g。
功能主治
清利濕熱,適用于原發性肝癌濕熱瘀結型,見脅痛、黃疸、腹水。
前列腺通補湯
藥物組成
白花蛇舌草30g、黃芪20g、丹參15g、海藻20g、枸杞子10g、王不留行子12g。
功能主治
清熱利濕、補氣益腎、軟堅散結。適用于濕熱瘀阻兼氣虛,見尿頻、夜尿多、排尿無力。
成藥例證
炎寧顆粒
藥物組成
鹿茸草、白花蛇舌草、鴨跖草。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利濕止痢。用于外感風熱、濕毒蘊結所致的發熱頭痛、咽部紅腫、小便淋漓澀痛;上呼吸道感染、腸炎、扁桃體炎、尿路感染見上述證候者。
癃清片
藥物組成
敗醬草、白花蛇舌草、金銀花、黃連、黃柏、澤瀉、車前子、牡丹皮、赤芍、仙鶴草。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涼血通淋。用于下焦濕熱所致的熱淋,癥見尿頻、尿急、腰痛、小腹墜脹。
花紅顆粒
藥物組成
一點紅、白花蛇舌草、菥蓂、白背桐、地桃花、雞血藤、桃金娘根。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燥濕止帶,祛瘀止痛。用于濕熱夾瘀所致的帶下病,癥見帶下量多、色黃黏稠,小腹隱痛;子宮內膜炎、慢性盆腔炎見上述證候者。
成藥食療
1.蛇草薏苡仁粥
白花蛇舌草80克,薏米50克,菱角粉50克
煮粥食用。具有利水通淋、防癌抗癌作用,尤其適合前列腺癌患者。
2.銀耳蛇草羹
銀耳25克,白花蛇舌草30克,地榆20克,阿膠12克
燉服。清肺益氣,增強人體免疫力,對肺癌患者有輔助治療作用。
典籍摘要
歷代醫家對白花蛇舌草推崇備至,諸多典籍記載了它的神奇功效。傳說古時名醫受白蛇托夢,采此草治愈重病患者,賦詩“白花蛇舌草纖纖,靈蟲感德藥流傳”。
1.《潮州志·物產志》
“莖葉榨汁飲服,治盲腸炎,又可治一切腸病。”
2.《廣西中藥志》
“治小兒疳積,毒蛇咬傷,癌腫;外治白泡瘡,蛇癩瘡,少數地區用治跌打,刀傷,癰瘡。”
3.《福建藥物志》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主治急性腎盂腎炎,鼻衄,子宮炎,帶狀皰疹。”
4.《中藥大辭典》
清熱,利濕,解毒。治肺熱喘咳,扁桃體炎。咽喉炎,闌尾炎,痢疾,尿路感染,黃疸,肝炎,盆腔炎,附件炎,癰腫疔瘡,毒蛇咬傷,腫瘤。亦可用于消化道癌癥。
使用注意
禁忌證
脾胃虛寒者忌單用大劑量(易致腹瀉);孕婦慎用(活血通經)。
用量范圍
常規量15–30g(消炎);
抗癌/急癥需60–100g(如前列腺增生單用100g煎服)。
小結
一株纖弱小草,卻蘊藏化解熱毒、抗擊癥瘕的磅礴之力。白花蛇舌草以“清熱解毒、消癰散結”為核心,上治咽喉腫痛,下療淋濁癃閉,內消癰腫癌毒,外解蛇蟲咬傷。其性雖寒而不峻,味苦甘而能守,堪稱中醫“攻邪不傷正”的典范。它提醒我們:最偉大的力量往往藏于微末——路邊那一莖白花搖曳的纖草,或許正靜候著人類對生命更深的敬畏與探索。
(溫馨提示:用藥需遵醫囑,本文不作診療依據)
作者:天門市第一人民醫院 荊少恒
審稿專家:天門市第一人民醫院 副主任藥師 韓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