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壓妙藥萊菔子,臨床劑量有講究!
萊菔子性善降氣,氣降則血不上逆,氣血沖和,血壓自可下降。但臨床必須用較大劑量(30g以上),降壓效果方顯,若限于一般劑量(9~15g),則療效會受到影響。
萊菔子降壓、止呃功效著
血隨氣動,萊菔子降氣的同時(shí)并能降壓。筆者曾以萊菔子15g,決明子15g泡水代茶飲,治療原發(fā)性高血壓病人60余例,均收到良好的降壓作用,茲舉案例以證之。
李某,男,52歲,1991年10月21日就診。患高血壓病10余年,時(shí)發(fā)頭痛、頭暈。3年前因腦梗塞住院治療,后遺頭中轟鳴,舒張壓居高不降,長期服尼莫地平、巰甲丙脯酸等效果不著。半月來頭痛頭暈、頭中轟鳴加重,夜不能眠。診見形體肥胖,舌苔白膩,脈滑。血壓28/16kPa。遂用萊菔子15g,決明子15g,泡水代茶頻頻飲服。服藥3天,癥狀減輕,血壓24/13kPa。繼服1個(gè)月,睡眠好,諸癥消失,血壓20/11kPa。上方間斷服用,4年來血壓情況良好。
萊菔子對氣逆于上之呃逆,具降逆氣、止呃之功,隨證加用本品,療效顯著。
如治患者王某,女,46歲。患慢性淺表性胃炎10余年,反復(fù)發(fā)作上腹疼痛,多方醫(yī)治,療效不佳。1月來腹痛加重,呃逆頻作,心悸乏力,納呆惡心。舌質(zhì)淡苔白,脈沉細(xì)。證屬脾虛,胃氣上逆,治宜健脾行氣降逆。
處方:黨參30g,炒白術(shù)30g,茯苓15g,砂仁15g,雞內(nèi)金15g,厚樸15g,蘇子15g,枳實(shí)15g,炙甘草10g。服6劑,除呃逆外余癥皆輕。遂予前方加炒萊菔子30g。服3劑,呃逆若失,繼服6劑,諸癥消失而愈。隨訪1年未見復(fù)發(fā)。
萊菔子降壓效佳
馬山教授臨床用萊菔子治療高血壓病,常獲較好療效。單純性高血壓病,取菊花10g,澤瀉30g,丹參30g,萊菔子30~40g,鉤藤15g。水煎內(nèi)服,一般7~15劑即可見效。高血壓合并冠心病患者,在辨治冠心病基礎(chǔ)上加萊菔子30g。女性因病過早切除子宮或摘掉卵巢,內(nèi)分泌失調(diào),有部分病人可致高血壓,重者可引起中風(fēng)腦溢血,預(yù)后不好。這類高血壓病人,中西藥降壓效果均不理想。馬老用調(diào)補(bǔ)腎陰腎陽法基礎(chǔ)上加萊菔子治療。
如張某某,女,42歲,患高血壓病10年。頭痛頭暈,四肢無力,心煩急躁,睡眠不實(shí),不能正常上班工作。血壓24~26.7/13.3~14.7kPa,服用多種降壓藥效果不佳。病人12年前因子宮肌瘤、左側(cè)卵巢囊腫行子宮全切,左側(cè)卵巢摘除術(shù),術(shù)后情況良好,2年后漸感頭暈頭痛,血壓逐漸升高。近幾年血壓持續(xù)升高,服降壓藥不理想,改服中藥。予菊花10g,澤瀉30g,茯苓15g,山藥15g,丹皮10g,菟絲子15g,淫羊藿30g,仙茅15g,肉蓯蓉30g,女貞子12g,旱蓮草15g,杜仲10g,枸杞子15g,生地15g,夏枯草15g,黃芩10g,萊菔子40g。連服20劑,血壓正常,癥狀消失,10年未復(fù)發(fā)。
消化系統(tǒng)病、呼吸系統(tǒng)病伴有高血壓者,萊菔子為必用之藥。因本藥除有降血壓作用外,還可消積化食,除痞滿,止咳化痰。如慢性淺表性胃炎或萎縮性胃炎,伴有高血壓者,在辨證治療時(shí)加萊菔子,可消食化積,理腸止瀉,降血壓;咳喘病伴高血壓加萊菔子,降肺氣理大腸,止咳平喘,降血壓,均起到雙重治療作用。
馬老認(rèn)為高血壓病患者,保持大便通暢很重要。便秘病人,胸腔、腹腔壓力升高,全身緊張,煩躁不安,加重血壓升高,這時(shí)服降壓藥療效甚微,常誘發(fā)冠心病、腦血管病發(fā)作。大便通暢,全身放松,適當(dāng)配合降壓藥物治療。常獲較好效果。故用萊菔子調(diào)理腸胃功能,降氣排便,同時(shí)有良好的降壓作用。降血壓常用量為30g,重者40~50g,未見副作用。
萊菔子善治高血壓
筆者在臨床實(shí)踐中,以萊菔子為主藥治療高血壓,療效滿意,現(xiàn)介紹如下。
以炒萊菔子30g,丹參24g,玄參15g,懷牛膝15g,夏枯草30g組成復(fù)方,治療觀察50例高血壓患者。男28例,女22例,年齡最小38歲,最大74歲,病程2~15年。高血壓分期:Ⅰ期19例,Ⅱ期24例,Ⅲ期7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每周服3~5劑,3周為一療程,1個(gè)療程后觀察療效。治療期間停用其他藥物。
治療結(jié)果:顯效(舒張壓降至正常或下降2.67kPa以上,癥狀明顯改善)28例(I期15例,Ⅱ期12例,Ⅲ期1例),有效(舒張壓下降1.33kPa以上,癥狀部分改善)17例(1期4例,Ⅱ期10例,Ⅲ期3例),無效(血壓下降未達(dá)以上標(biāo)準(zhǔn),癥狀無明顯改善)5例(Ⅱ期2例,Ⅲ期3例),總有效率90%,尤以對I、Ⅱ期患者療效更佳。
高血壓多因肝陰不足,肝陽、肝風(fēng)上擾,血隨氣逆,氣血運(yùn)行紊亂而致。萊菔子性善降氣,氣降則血不上逆,氣血沖和,血壓自可下降,筆者配以滋養(yǎng)肝陰、潛陽熄風(fēng)之品,其效更佳。萊菔子屬耗氣之品,一般用于高血壓實(shí)證,但只要配伍得當(dāng),亦可用于虛證患者。生用易致惡心,故應(yīng)炒黃入藥。臨床必須用較大劑量(30g以上),降壓效果方顯,若限于一般劑量(9~15g),則療效會受到影響。
提示:文中處方,請?jiān)趯I(yè)中醫(yī)指導(dǎo)下使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