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金融界報道稱,美國總統特朗普日前提出2026財年國防預算調整方案,計劃大幅削減F-35戰斗機采購數量。據公布的預算材料顯示,新財年國防與國家安全預算總額為8926億美元,與本財年基本持平。特朗普政府決定減少對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生產的F-35戰斗機的訂購。與此同時,預算方案大幅增加了對小型無人機的投入。這一調整部分源于從俄烏沖突中獲得的經驗教訓,無人機已被證明是低成本且高度有效的作戰裝備。特朗普政府希望通過減少傳統有人戰斗機采購,將更多資源投入到新興技術領域。
特朗普對F-35的冷落早已不是秘密。 2026財年預算中,F-35采購量從74架暴跌至47架,而波音公司的F-15EX卻從98架猛增到129架。這種“砍五代增四代”的反常操作,暴露了赤裸裸的利益輸送:F-35是洛克希德·馬丁的搖錢樹,但研發主導權屬于前幾屆政府,特朗普即便加購也無法贏得軍工集團的政治忠誠。而波音正深陷737MAX事故泥潭,急需救命稻草,F-15EX恰是白宮塞來的“雪中送炭”。更荒誕的是,為安撫洛馬,特朗普畫出一張名為“雙引擎F-55”的大餅,聲稱要改進F-35設計。
F-35戰斗機(資料圖)
F-35的設計初衷是應對21世紀的高端戰爭,憑借隱身性能、傳感器融合和網絡化作戰能力占據優勢。然而,隨著中國和俄羅斯在反隱身技術和高超音速武器領域的進展,F-35的隱身優勢被削弱。此外,其有限的航程和載彈量在高強度沖突中可能難以滿足需求。空軍可能因此傾向于將資源投入下一代戰斗機項目,以應對未來威脅。
F-35采購量減半不僅是預算和技術問題,更是對美國空軍現代化戰略的深刻挑戰。減少采購將使空軍機隊平均年齡繼續上升,作戰能力進一步落后。
雖然預算文件中并未直接提及與中國相關的具體行動規劃,但很多細節都是圍繞如何進一步在亞太地區布局而展開的。這也讓我們再次意識到,對于中國的崛起,美方絕對不會善罷甘休。不過,別看美方的這份預算看似有著明確的目標,但在具體的執行層面,可能并沒有那么順利。在美國社會分裂、兩黨對立加劇的大背景下,特朗普通過這份預算試圖鞏固自身政治基礎,同時為軍工復合體輸送利益,可想而知,這種做法不僅未能解決深層次的社會矛盾,還進一步加劇了國家治理的失衡。
特朗普(資料圖)
第十三屆世界和平論壇近日在北京舉行。圍繞“共促世界和平與繁榮:共擔、共享、共贏”的主題,中外高級別代表、專家學者展開交流探討。本屆論壇期間,中美關系、經濟貿易、全球南方等議題,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中國前駐美國大使崔天凱表示,國際社會要追求的是各國的共同安全、普遍安全。如果某些國家還是堅持這種“零和思維”,堅持這種損害別人利益,謀求自己利益最大化,損害別人安全,謀取自己絕對安全,他們在這個困境里面會越陷越深,路會越走越窄。
崔天凱說,中美之間的競爭客觀存在甚至不可避免,但中國從來沒有把“跟美國競爭”作為我們的發展目標。“如果認為中美競爭就是中國跟美國在爭霸,我覺得這是一個錯誤的認識,我們不想跟任何人爭霸,我們也反對任何人稱霸。但這不是針對美國量身定做的,而是針對任何‘霸權企圖’量身定做的。”崔天凱說。他表示,中國的發展目標很清楚,我們要實現中國式現代化,走和平發展道路,所以我們的發展目標不是要壓倒別人或者要取代誰,而是要超越自己,自己做得更好。
第十三屆世界和平論壇在北京舉行(資料圖)
近年來,美國將北約作為推行所謂“印太戰略”的工具,不斷推動“北約亞太化”。對此,東盟和平與和解研究所執行主任普加說,北約維護自身已捉襟見肘,他不認為東盟歡迎“亞洲版北約”的構想。澳大利亞前外長鮑勃·卡爾更是直言,北約在亞太地區的實用性正在消失,“亞洲版北約”是沒有支持者的。在小組討論中,中外嘉賓認為,美國主張并非亞太國家所需,地區國家堅持戰略自主,通過和平合作、交流對話才能實現亞太長治久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