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寧
近年來隨著清宮劇的火熱,很多人受到清宮劇的影響,向往那些格格的年輕貌美并且擁有純真浪漫的愛情。筆者曾也在《還珠格格》火遍大江南北的時候也曾瘋狂的沉迷于“你是風兒我是沙,纏纏綿綿繞天涯“的愛情,真相穿越到大清王朝,目睹一下那些長在深宮之中貌美如花,蕩著秋千唱著歌兒充滿歡聲笑語的格格們的風采。曾經是多么的迷戀《康熙王朝》中的藍齊格格。
讓歷史把我們拉回現實,清王朝的格格公主們也和中國歷朝歷代的公主們一樣,她們一旦通婚,接下來迎接她們的將是無盡的孤寂和慢慢長夜,她們的婚姻更多的只是政治聯姻,她們的人生大多數只是無可奈何身不由己,因此總會滿懷惆悵的扼腕嘆息“可憐生在帝王家”。
▲孔四貞(1635年-1713年),清初定南王孔有德之女
有一位漢族姑娘并沒有生在滿清的皇族貴胄中,卻被封為了和碩公主,她也經歷了華麗光環下的悲劇人生,她就是清王朝唯一的漢族公主孔四貞。
也許會有人問,清朝不都是格格么,怎么又成了公主(也許會有說怎么一會兒格格一會兒公主的)。在這里啰嗦兩句,很多人會把“公主”和“格格”混為一談。其實“格格”這個詞在滿語中的意思為“大小姐”,“大姑娘”只是平時對那些名門望族的千金小姐的一種稱呼,或許受瓊瑤阿姨小說的影響被不少人誤解為“公主”,而“公主”是一種封號,兩者并不等同。
孔四貞當時既不出生于滿族八旗,也不是蒙古王公的子女,但她照現在來說也是出生豪門。也是一個標準的富二代,官二代小姐。他老爹可是當時清王朝入關后封的四位漢族異姓藩王之一的定南王孔有德。其他三位可就是大名鼎鼎的平西王吳三桂,靖南王耿仲明,平南王尚可喜。看《康熙王朝》中連康熙大帝都對這三位異姓藩王禮讓三分。
雖然英明神武的康熙大帝最后為了國家的安定與統一裁撤了三藩。但這里的三藩并不包括孔有德。因為定南王孔有德在順治年間就死在了南明王朝的反攻之中。作為漢人投靠滿清的行為是被漢家人所不齒的,因此他死在了南明王朝的反攻中。但是孔有德畢竟是一代悍將,他死得轟轟烈烈充滿了英雄氣概。而他的一對兒女也是他用生命換來的,他在援軍未到,面臨城破之際,他將一對兒女托付給保姆后便葬身火海,以身殉國。就這樣孔四貞在幼年時經歷了喪父失母的悲痛。
▲孝莊文皇后(1613年-1688年),博爾濟吉特氏
孔有德的死,令孝莊太后深為感觸,因此她將年幼的孔四貞接到宮中撫養,受到皇家這樣的恩惠,是孔氏家門對清王朝的忠誠和犧牲換來的。也是統治階級對那些同各種抗清勢力喋血而戰的將領的撫恤和關照。(或者也是一種手段)。那時的孔四貞得到了孝莊太后的愛憐以及順治帝的眷顧。而且孝莊太后有意讓孔四貞成為順治帝的妃子,然而孔四貞卻將他父親孔有德在世時已經把自己許配給不將之子孫延齡之事告訴了孝莊太后。太后得知這一消息后感慨到“既然不能給我當兒媳,就當我女兒吧!”于是,孝莊太后將孔四貞收為義女,并封為和碩公主,就這樣孔四貞成為了清朝歷史第一位漢族公主也是唯一一位漢族公主。如果孔四貞當時沒有訂下婚約成為了順治的妃子,她的人生是否又有別樣的境遇,然而讓人嘆息的就是人生沒有如果這么一說。而她的傳奇人生也還在繼續。
從一位藩王之女成為清朝歷史唯一的漢人公主,她的一生有著諸多顯貴的身份,這些顯赫的身份也預示著她有著諸多當時社會女子所沒有的權利。她的人生與這些身份相依相伴,似乎一切都是命中早已注定,她一生的命運必將與家事國事相連。她的一生經歷了少年喪父失母,中年喪夫失子,晚年孤寂終老的命運。
不久之后,孔四貞嫁給了訂下娃娃親的未婚夫孫延齡。但與生俱來的豪門血脈和后天賦予的顯貴身份以及生在將門之中早期和其父孔有德在軍中養成的性格使其在嫁給孫延齡后不能像一只溫順的小鳥一樣夫唱婦隨,然而城府頗深的孫延齡借助孔四貞在皇家的身份發展自己的仕途,然而在那個妻憑夫貴的男權社會,這樣的婚姻久而久之很難鸞鳳和鳴。隨著孫延齡職位和權利的慢慢升高。孫延齡漸漸的開始排擠孔四貞,也許是他長時間積累在心里的不平衡和自尊心的受辱,畢竟平時伺候的可是以為皇家公主。
▲三藩之亂
三藩之亂爆發,此時的孫延齡已是封疆大吏是朝廷與三藩拉攏的對象。然而經不住誘惑的他最終被吳三桂慫恿起兵反清,然而經過這么多年無能的孫延齡并沒有真正的在廣西把自己的隊伍發展壯大,也沒有培養自己的親信和得力助手。他無法調動自己廣西的軍馬糧草。然而女流之輩的孔四貞在此風口浪尖依然堅定不移的效忠清王朝,她一直勸服丈夫歸降,然而此時的孫延齡首鼠兩端,猶豫不決。最后孫延齡殺害了與他平時不和的部將和地方官員王永年,起兵響應,自稱安遠王,但他拖欠兵餉,將士多不服,因而故發動了兵變,擁護孔有德已故部將缐國安的公子為首領,但缐公子治軍過嚴,士兵又嘩變重新擁立孫延齡。
當時孫延齡和孔四貞逃匿于普通居民家,士兵找到了他們,孫延齡害怕不敢出來,孔四貞對他說:“出去是死,不出去也是死。”她將孫延齡隱藏在別處,自己出來對士兵說:“你們殺我夫婦很容易,但你們難道不念及已故的定南王嗎?”士兵們“環列叩首”,說明了擁立的意思。
孔四貞知道并無危險,就叫孫延齡出來。孫延齡不敢坐車回府,只讓孔四貞坐,自己則扶著車步行。孫延齡至此終于明白自己是多么無能,便對孔四貞說:“我之所以能復生,是因為你的緣故。士兵們是感念定南王的威德才尊重你,自此你掌握權力管理一切事務,我自己只愿意當一個閑人。孔四貞“遂戎服繡帕首蟒衣,日擊鼓升堂理軍務,軍士頗服”。為了逼孫延齡盡快反正,孔氏舊部發動兵變,殺了孫延齡的兄長孫延基,勒令孫延齡交出兵權,聽從孔四貞的指揮。
孔四貞執掌軍權后,一方面表明自己自離開北京無時無刻不以太后的隆恩為念,作為孔有德的女兒,為了朝廷即使肝腦涂地也在所不惜,只求太后網開一面赦免孫延齡。另一方面,她也把寫下的令定南王部下配合朝廷同叛軍作戰的命令交給了傅弘烈。孔四貞已經做了最壞的準備,吳三桂如果得到孫延齡反水的消息決不會饒過他們,一旦身遭不測,就由傅弘烈去指揮這支軍隊。之后吳三桂從馬雄那里得悉孫延齡暗通清廷,決定對其進行突然襲擊。他派侄孫吳世琮以進兵廣東為名,兵臨桂林,將孫延齡殺害。孔四貞的獨生子,也被吳世琮所殺。就這樣孔四貞在她中年時期又經歷了喪夫失子的痛苦。
在朝廷同藩王斗爭的血雨腥風中,再次讓孔四貞生還的還是她的身份。20多年前她是吳三桂的義女,但是20年后,吳三桂保住他的性命并不是因為惻隱之心,而是想要通過孔四貞來控制定南王舊將。然而當她聽到兒子被吳軍所殺害的噩耗時,再次家破人亡孑然一身的她,一次次的生離死別已將她對生活的熱情消磨殆盡,生活與她已是茍且偷安。她的人生只剩孤獨與悵然。
如果說,之前的榮光,讓她的歲月如同戴著鐐銬舞蹈般的沉重,那以吳三桂義女身份待在昆明的日子卻是她人生沒有枷鎖的牢獄。
▲吳三桂(1612年6月8日—1678年10月2日),字長伯,一字月所,明朝遼東人
之后清軍攻下昆明,三藩之亂徹底平定,康熙帝保住她性命也是因為她自始至終保持著堅定的立場效忠清王朝。孔四貞回到闊別16年的北京,她交出一直隸屬其父的軍隊。陪伴她的是命運所帶來的痛楚和孤寂的漫漫長夜。孑然一身的孔四貞自此在西華門附近的南北長街居住長達30多年,在孤寂中,她為所有死于戰亂的無辜者誦經。
孔四貞在歷史的夜空之中只是煙花一瞬,壓倒她的不管是不是生命的沉重,但也算有了劃過的歷史痕跡,留下了清朝歷史唯一的漢族公主封號和坐落在北京西郊的“公主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