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覺中國供圖
編者按
舉手投足間洋溢著熱情,眉眼目光里又透著生澀……每年這個時候,用人單位都會迎來一批“職場新鮮人”。對畢業生而言,如何確定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如何順利融入職場,如何調整自己的職業規劃,從來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他們既渴望在職業發展的第一個舞臺上大展拳腳,又可能在獨處時刻糾結“這條路是否真正適合自己”。從第一次獨立完成任務時的忐忑,到得到同事認可時的竊喜;從面對挫折時的沮喪,到重新振作時的堅定,職場新人不斷“試煉”自己,收獲成長。
隨著今年應屆畢業生陸續走向工作崗位,針對明年畢業生的新一輪求職季很快又要到來。筆者注意到,目前招聘雙方常常存在某種體感差異:對很多學生而言,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難度不減,往往要在多個筆試、面試場所間奔波;另一邊,不少企業卻頻頻感嘆“招不到合適的人”。此外,缺乏職場“錘煉”的新人,往往需要更長的培養周期,也希望獲得更多專業指導。然而,在當下的環境中,很多用人單位在降本增效壓力下,并不愿承擔這部分額外收入。
如何有效化解上述矛盾,推動職場新人與用人單位“雙向奔赴”,是值得全社會深入思考的議題。而對初入職場的年輕人來說,怎樣調整好心態,更好地推動自我發展和成長,也值得認真探討。
作為一名人力資源專員,筆者曾與不少職場新人深入交流過,也了解一些共性的困惑和問題??偨Y而言,有以下幾點建議可供參考。
第一,要放平心態,別怕犯錯。職場新人經驗不足、能力有限是很正常的,“搞砸事情”、項目失敗的情況也并不鮮見。從跌跌撞撞到輕車熟路,幾乎是每個新人發展的必經之路。遇到挫折時,最關鍵的是直面挑戰。
正常而言,企業對新人是有一定包容度的,并不會因為一個普通的失誤就對員工“一票否決”。而且,很多時候,你的錯誤并沒有想象得那么嚴重。勇敢認錯、承擔責任,學會從中積累經驗,是這個階段需要形成的一種職場習慣。要意識到,情緒會影響判斷,切忌在失敗時過于悲觀地評判自己和工作。遇到問題時,正視不足、積極改進,才能避免陷入“自我懷疑-表現差-更加自我懷疑”的惡性循環。
同時,職場發展不能總是“單打獨斗”。應對困難時,積極尋求同事的幫助和團隊的支持,不僅有助于推動問題的解決,也能在這個過程中加強對同事的熟悉和了解,讓自己快速融入團隊、建立自信,實現職場“破冰”。要知道,與團隊的良性互動本身就是一種職場積極反饋,是工作動力的一部分,有助于塑造和增強人的職業信念感。當出色的成績帶來贊譽,同事的贊許和支持帶來歸屬感,也會讓職場新人更有底氣尋求幫助和協作。隨著類似路徑逐漸成熟,人的內在成長也會持續向前。
第二,要目標清晰,懂得取舍。在不少社交平臺上,充滿年輕人對“理想工作要素”的暢想,比如輕松的環境、和諧的氛圍、不加班、“錢多事少離家近”等。追求工作和生活的平衡、維護自身勞動權益無可厚非,但有必要明確認知邊界,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工作節奏。正所謂“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想要快速成長,就不能只挑輕松的工作做,而要勇于參與甚至牽頭做有挑戰性的創新項目。
對此,新人不妨給自己設定一些具體的發展目標,比如“半年內參與重點項目”“一年后獨立負責某項業務”,或者初期先做力所能及的事、與同事建立和諧關系等。明確了自己想要達成何種目標,行動才會更有方向性。同時,選擇某種目標,也意味著接受其背后的壓力與挑戰。例如,某些崗位和項目雖然發展想象空間大,但當下的薪資水平有限,未來成功與否也未可知,此時就要基于自己的具體情況綜合衡量。
剛入職時,新人的目標可能比較模糊,這很正常。要想進一步聚焦方向,可以每月或每周記錄工作日志,一步步發現自己最看重的工作要素,明確自己的真實偏好,并據此制定發展目標。此外,還可以給這些要素排序,逐漸形成自己的“個人工作需求圖譜”,指導自己做出更遵從內心的決定。
第三,要有效學習,警惕“信息過載”。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學習渠道多元,但有時魚龍混雜,人們的注意力也容易被分散。
面對海量信息,職場新人還需優先吸收“干貨”。目前,發展相對成熟的公司一般都有整套工作流程、標準作業程序、培訓資料、企業文化介紹等,這些都是值得優先了解的寶貴學習資源。另外,及時關注行業趨勢、通過權威報告了解市場動態也是好視角。
一些新人在了解相關內容時,往往會因為太過龐雜而感到“頭大”。對此,保持持續的“小步學習”心態,懂得以化整為零的方式吸收知識點、方法及工具很重要。職場新人不妨階段性地給自己一些正向反饋,這樣更容易堅持。
總之,職場起步不易,放平心態、明確目標、有效學習,才能讓自己在職業發展的道路上走得更穩、更遠。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