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歲的相聲大師楊少華去世了,在去世當天還參加開業典禮,在一個老人的最后的日子里依舊還被當成搖錢樹,總覺得心理上膈應的很,而他并不是沒有孩子,恰恰是因為有孩子,且孩子多。
去世之后的靈堂之前,還有個兒子穿著紅色的衣服前來。至于紅色還是白色,或許在這個兒子的眼里無所謂,畢竟老爺子都去世了,但心中缺乏起碼的敬畏之心,對于逝者的尊重態度。
當然,這是人家的事,跟別人沒有任何關系。這人世間的事,總是缺乏一個相對的比較,一旦比較之下,或許就立馬露出原形,實在是不堪入目了。
蔡瀾85歲去世,在他去世之前,沒有孩子,也沒有要孩子,他的不要孩子和王小波李銀河夫婦不要孩子如出一轍,世界上的孩子已經夠多了,已經不需要再多幾個來湊數了。所以,他們是堅定的丁克一族,且堅持到了最終。
蔡瀾的晚年生活,是愜意的,起碼不是折騰的,不用到臨死之際還需要出去剪彩吧。如果剪彩的當天風和日麗天氣晴好,溫度不高不低,老爺子心情舒暢,倒是別的說,卻是在烈日高溫下。
楊少華和蔡瀾的比較又來了。一個是臨死還在奮斗,說的好聽是在托舉下一代,說的不好聽,就是下一代在榨取老爺子最后一滴血,一點都不過分的說辭吧!
我想了想,明明知道如此高溫的天氣,明明是自己的親生父親,卻要其在高溫下出席剪彩,這算不算是虐待老人?
或許這就是人性。在沒有接受檢測之前,都好好的,在受到利益的檢測之后,瞬間倒塌,連外人都看得悲戚萬分,局中人難道感覺不到一絲的悔恨?
家丑不可外揚,而家事永遠都是私事,卻因為老爺子是公眾人物,又一次地將老年人的日子推到了臺前幕后:如何對待一個人的晚年?有孩子還是沒孩子?
當新一代的00后門覺醒起來,決定不要孩子的時候,他們的父母70后和80后們也漸漸地支持他們這樣的決定,真可謂一拍即合,要還是不要,全部在自己決定,沒有任何父母的強力加持,這是不是會迎來新的代際關系?
當不需要孩子的一代真的老去,斷子絕孫就真的來臨,想想看,斷子絕孫說到底就是危言聳聽的話罷了,斷子絕孫,又能如何?一點都沒事。
在《中國古代房內考》中,提及到中國人為什么特別希望有孩子,特別不希望斷子絕孫,直接點到了骨子里,那就是祖先崇拜,祖先沒了,需要后人上墳來延續,才不會成為孤魂野鬼,于是,斷子絕孫就成了罵人最狠毒的話。
而這樣的邏輯下,才導致了根深蒂固的思維,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由此也就變得有了巨大的市場了。
現實之中再思考一下,卻并不是這么回事,楊少華或許僅僅是一個極端的例子罷了,那些普通人之間呢,難道不也是這樣的一個結局?
要知道一個道理,我們都是普通人,但凡有什么好事,真的能輪到你嗎?當一件事在強力推薦和提倡,你只要選擇不做,十有八九是對的。
防止失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