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公司最近發布了一份調研報告,這份針對中國越野車市場的報告很有意思。
中國市場中,硬派越野的核心參與者長城,提供了市場55%左右的產品銷量,也就是說每100臺帶大梁的越野車,有55臺是長城造。
值得一提的是,因為是乘用車分析報告,這里不包含長城的金字招牌“長城皮卡”。長城皮卡同樣恐怖,中國市場中每兩臺皮卡,就有一臺是長城造。
這兩年,長城最大的功績,就是建立起來了屬于中國市場的越野產品,擊潰了外資品牌想要持續在中國市場拿高溢價的美夢。
在北美市場,用戶最喜歡的不是豪華屬性的產品,他們更喜歡有工具屬性、玩樂屬性的產品,說白了,越野車和跑車在北美更受歡迎。
其實也不單單是北美市場,歐洲市場也是如此,這些成熟的地區,消費理念更加清晰。
做工具車更難一些,尤其是帶大梁之后,注入的越野性能是檢驗技術、品質的金標準,也是唯一標準。
但生產越野車和工具車太難了,全世界能做出成績的沒有幾家。
比較成功的是豐田、日產、奔馳、Jeep這幾家,很多企業不涉獵硬派市場,或者說重心無法放在這個板塊,重要的原因就是越野市場的門檻高、考驗多。
雖然單車利潤高、定價高,但硬派越野在全世界消費框架內,都屬于小眾產品。
魏建軍執著于硬派越野市場,主要原因還是兩個:
1、其起家就是越野產品,當年的皮卡、賽弗(參數丨圖片)、H3、H5等車型,都是大梁車,每個車企的起點、發跡史不一樣。
長城的發跡史就是大梁車,所以發展越野車,相當于不忘初心,也是用自己熟悉的賽道打天下。
2、魏建軍更執著于挑戰高難度東西,和其他大型汽車企業不同,魏建軍是長城的靈魂、核心、關鍵人物,長城更多的發展規劃都是按照魏建軍的策略執行的。
這家企業的個人光環非常明顯,魏建軍認為中國的發展未來不能全部放在電動化上,內燃機的重要性、越野車的關鍵性非常重要。
所以,長城還擁有國內乘用車企業中,最豐富的內燃機技術儲備。
除了我們已經知道的V6引擎,其V8引擎也有儲備,而且適配混動的V6引擎也裝備在了坦克700 上,儲備的2.0T柴油機,更是業內的標桿。
在很多企業都在把重心向電動化轉移的時候,魏建軍的策略則是一邊向新能源傾斜,同時不放棄內燃機技術的研發投入。
豐田之所以能走向全球,絕不是單一路線發展。
其同樣發跡于硬派市場,借助耐用、可靠、穩定的特性,將硬派越野和工具車標簽打滿,而在全世界范圍內,對油車的認可度要遠遠高于電車。
國內市場的電動化滲透率在50%左右,但海外市場依然是以油車為主。
北美、歐洲、東南亞、中東、澳洲等地區的油車占有率,毫無懸念的壓倒新能源車,走向世界的兩個通道,一個是絕對的電動化機會窗口,另一個是一拳一拳打出來的油車價值。
顯然,長城的路線是油車競爭力。
和其他油車企業也不太一樣,長城走的是硬派路線風格,其更加考驗技術,所以門檻更高,這也意味著競爭者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多。
國內的油車市場競爭激烈,長城的越野車能獲得認可,就意味著其已經擁有和豐田在某些層面硬碰硬的實力。
比如說可靠性、穩定性和綜合價值,用豐田一半的價格,買到豐田80%的品質,這也是其他企業難以做出的成績。
很早之前,全球brand finance調研機構就統計出一份報告,全球專業SUV品牌排名,前四分別為哈弗、Jeep、路虎、馬恒達。
這是2017年的調查報告,迄今為止已經有8年時間,其實8年的實踐中,長城也完成了從城市SUV向硬派越野車的轉型。
坦克、長城皮卡等產品的火熱,說明長城已經擁有完善的技術儲備、制造經驗。
最重要的是越野口碑,市場調研、分析報告上有新的理解,國內的市場的確很卷,但對于魏建軍來說,其有硬派越野這個護城河,就意味著其實對于長城來說,還沒有卷到它受不了的地步。
畢竟在國內買越野車,長城是不太能繞開的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