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黃浦區教育學院附屬中山學校學生在進行科學實驗。韓志琦 攝
作為一所九年一貫制公辦學校,上海市黃浦區教育學院附屬中山學校在科學教育領域一直在探索如何發揮九年一貫學制的獨特優勢。近年來,我們以實驗為紐帶,聚焦中小學科學類課程銜接,在打破學段壁壘、培養學生科學素養方面探索出一條貫通培養的路徑。
九年一貫制的核心優勢在于能系統規劃學生從小學到初中的成長路徑,但在科學類課程實施中,這種連貫性往往被學段分隔打破。通過調研我們發現,學生在科學方法、能力、態度等方面進階并不明顯。教師訪談更揭示,由于學段、學科間的隔閡,許多教師對各學科的目標、要求互不了解,無法有效基于學情把握教學難度,設計適切的教學活動。而科學類課程螺旋式上升的設計特點,在現實教學中未能有效體現。
針對以上問題,我校立足“大科學”教育理念,以實驗為銜接點,開展跨學科實驗銜接教學策略研究,發揮義務教育階段科學類課程“分合一體”的整體優勢,提升學生科學素養培養的效能。
通過對小學科學及中學科學、生物學、化學、物理等學科教材中的實驗進行梳理整合,基于課程標準,我們建立了科學類課程實驗教學的分階段目標。目標分為物理、化學、生物三大板塊,明確了四個學段(一至二年級、三至四年級、五至六年級、七至九年級)的實驗教學目標。明確了在實驗教學中要關注知識內容的縱向銜接、實驗器材使用規范的逐步培養、科學方法培養的循序漸進。
根據“重復合并”“遞進銜接”和“拓展延伸”的原則我們形成了實驗教學的三個板塊序列:物理板塊(物理—中學科學—小學科學)、化學板塊(化學—中學科學—小學科學)、生物板塊(生物—中學科學—小學科學),共24個專題,以專題形式進行實驗序列設計,實驗內容層層遞進,互相銜接。例如在物理板塊的“熱傳遞”專題中,小學科學學科通過“比較不同調羹熱傳導本領”等4個實驗,讓學生直觀認識熱傳遞現象;中學科學學科通過“熱在金屬棒中的傳遞”等7個實驗,深入探究熱傳遞的規律與方式;物理學科則通過“探究不同物質的吸熱本領”實驗,從單一熱傳遞現象拓展到物質吸熱特性的研究,實現科學素養的學段進階培養。學校還編寫了《義務教育階段科學類課程學生實驗手冊》以及配套的《教學指導手冊》,使實驗銜接教學實施的目標和內容更加系統、明確、具體。
縱向追蹤,從近年來初中學業質量綠色指標綜合評價來看,經過多年貫通深耕,我校學生在科學觀念、科學思維、探究實踐維度取得A、B等級的人數比例均超出本市、本區平均水平10%以上,與前幾年相比有顯著提升,學生科學思維發展呈現連續性、遞進性的良好態勢。未來,我們將繼續深化課程銜接研究,讓九年一貫制成為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優質教育范式。
(作者系上海市黃浦區教育學院附屬中山學校校長)
《中國教育報》2025年07月11日 第05版
作者:馬園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