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小暑如約而至之后,溫風裹挾熱浪,也正式宣告盛夏的序幕已經拉開。小暑(今年7月7日)至入伏(7月20日)這十余日,天地間陽氣鼎盛,人體卻陷入“外熱內虛”的困境。這個時候汗液奔涌帶走陽氣,脾胃在濕濁中虛寒,腿腳酸軟、心悸頭暈頻發,這個正是“暑濕困脾”的現象。
小暑到入伏,人體容易遭受哪些問題?
隨著天氣溫度的升高,我們天天面臨的都是高溫高濕的一個環境,那么在這個時候人體汗孔開泄,陽氣隨汗液大量流失,中焦脾胃因濕氣阻滯陷入“虛寒狀態”,此時如果還去喝冰奶茶,冰啤酒,就容易導致腹瀉腹脹的一個情況,甚至還會給秋冬埋下禍根。
而且隨著汗液大流失,人體當中的營養成分,也大量的流失,比如鈉、鉀、鎂等礦物質及維生素B1、C,導致電解質失衡,加劇疲勞與免疫力下降。
另外,隨著濕熱交攻,也易擾動心神,引發心煩失眠、精神萎靡。古詩云:“蟬從初伏噪,客向晚涼吟”,這就說出了白晝燥熱難耐、唯待夜涼方得舒緩的困頓。
那么在這個時候,適合吃上一點,來彌補這些出現的問題呢?從小暑到入伏,每天吃一勺它,增強免疫解暑熱,為三伏天打好基礎。這個它指的是什么呢?它就是茴香芝麻姜棗膏。
茴香可以溫中散寒,醒脾開胃;老姜可以去濕溫中,發汗解暑;黑芝麻能益肝腎,填精髓,強筋骨;紅棗可以氣血雙補,穩心神。把這些進行組合搭配,營養價值翻一番,不僅可以起到解暑熱的作用,而且還能夠增強免疫,這樣在接下來的日子當中,也能舒舒服服。
推薦食譜:茴香芝麻姜棗膏
所需食材:茴香苗200g(嫩葉)、熟黑芝麻150g、紅棗肉100g(去核)、老姜50g(帶皮)、土蜂蜜200g。
做法:
1、 把茴香苗取出來,清洗干凈,然后對其進行焯水,大概30秒左右,這樣就可以取出來,擠干多余的水分。
2、 把處理好的茴香,放入到一個打汁機當中,放入提前切好的姜,還有紅棗肉,記得紅棗的核需要你提前去掉。
3、 把芝麻炒香,然后研磨成粉,再放入到菜泥當中,放入到一個鍋里,開小火慢慢熬制,中途的時候要記得不斷的攪拌,直至變得濃稠。
4、 熬煮好之后,我們把它關火降溫至60℃,接著取出家里的一個土蜂蜜,把它拌勻,找一個干凈的罐子,把它倒進去,然后進行冷藏保存,吃的時候取出一點。
這個時候為啥要吃茴香芝麻姜棗膏?
三伏前陽氣浮于體表,內里虛寒,此時溫補可高效驅散積寒,為秋冬防病打下根基。而且這個它屬于天然解暑的一道菜,不會損傷到自身的一個陽氣, 很多人這個時候,喜歡在空調房里久坐,有些這是吃冰飲太多,導致身體濕氣比較重,還有些晚上睡覺容易失眠等,都可以選擇在這個時候吃上一點。
小暑至伏天,既是酷暑的試煉,亦是“冬病夏治”的黃金期。所以在這個時候,我們不妨以茴香醒脾、姜棗溫中、芝麻填精,助人腿腳生力、面若芙蕖,從容應對炎天火云。這樣整個人也會變得更加的舒坦。也能為即將到來的三伏天打好基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