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有約,一號詩巷歡迎各位的到來。
喜歡夏天,想每天都守候在它的窗口,看大自然的風景;
喜歡古詩詞,想時時都徜徉在它的平平仄仄間,感受夏天的詩情畫意。
在本期,詩巷為大家帶來的,是明朝詩人王恭的一首詩。
這首詩語言自然流暢,意境空靈美妙,每一句都是灑脫之筆,讓人讀后身心豁朗,不由沉醉。
避暑
明·王恭
林幽行避暑,藤葉晝陰陰。
地僻無行客,山深獨抱琴。
白云時在屨,流水始知音。
寄語塵中者,同來共息心。
王恭,字安仲,亦作安中,自號“皆山樵者”,我國明代明代詩人,閩中十才子之一。
少時家貧的王恭曾四處游歷,這樣的經歷讓他得山水之靈氣,從而寫出了別具靈魂的詩句。
王恭做過一段時間的官員,但由于性情原因,他最終選擇了隱居,并于七巖山終老。
“吐言清拔,不染塵俗,得大歷十子之遺意。其格韻遠在棅上”,這是詩家對王恭詩的評價。
夏日炎炎,但在王恭的這首詩中卻滿是清涼之意,作者將自己周邊的所見所聞皆臨摹入詩,使得我們不僅體會到了夏日的美好,更是尋找到了人生的真正逸趣。
詩的首聯在第一時間切住題目:林幽行避暑,藤葉晝陰陰;樹林中幽靜十足,“我”特意來到這里避暑,那些藤葉生長茂盛,在白天形成了濃密的綠蔭。
作者用“林幽”二字開頭,瞬間就將一種靜謐且涼爽的感覺帶給了讀者,從而使得我們的內心在不知不覺間就隨之安靜下來。
不但如此,“林幽”一詞還初步呈現出了一幅綠意融融的畫面,而這散發著生命力量的綠意給予讀者的,則是視覺上的無形觸動。
“行避暑”三個字通過對作者舉動的描寫,將其閑適自由的形象展現于畫面之上;當然,此時的畫面也無不跟隨人物的出現而鮮活起來。
后面一句在對畫面做出填充的同時,更是對詩中的那份綠意進行了疊染,這樣一來,詩中的色彩、氣機以及涼意皆得以更加有效的展現。
頷聯繼續描寫作者處所的環境及其形象:地僻無行客,山深獨抱琴;因為地方偏僻,所以一般不會有人經過,在大山深處,只有“我”獨自一人抱琴彈奏。
當看到頷聯的時候,讓人禁不住想起了王維的“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薄_@是人與自然合二為一的最高境界之一,這里沒有世俗的喧囂,有的只是脫離于功名之外的灑脫與愜意。
盡管其中的物象并不完全一樣,但王恭詩的頷聯顯然與王維詩意境相通、意蘊相通。
“地僻”“無人”都將一個“靜”字詮釋得淋漓盡致,都讓我們真切地看到了作者所處環境的安寧。
“山深獨抱琴”一句在首聯的基礎之上,把作者的形象更加清晰地展示給了讀者。
而無論環境也好,形象也罷,這都無不彰顯著作者的心境與情懷。所以在這里,我們看到的當然還有作者熱愛自然、追求靈魂自由的高尚情懷。
“白云時在屨,流水始知音?!蹦前自茣r不時地環繞在腳邊,那流水就是“我”真正的知音。
這首詩的空靈特點,尤其體現在頸聯處。
頸聯的兩句不僅對讀者有著視覺與聽覺方面的觸動與感染,而且還有著精神層面的開悟與洗滌作用。
從前一句的情景刻畫中,我們可以得知作者所處地理位置之高遠,也可以得知作者心境方面的悠然自得。
后一句化用了“知音”的典故,拉近了作者與流水之間的距離,也詮釋了作者與大自然之間的和諧關系。
作者隱居在這幽僻的地方不但不覺得孤獨,反而覺得很是愜意享受,因為這里有他喜歡的風景與生活,因為這里有流水能夠聽懂他的琴聲、了解他的性情。
“寄語塵中者,同來共息心?!毕牒魡灸切┟β涤诜矇m中的人,讓他們和“我”一起來感受這里的寧靜,讓世俗的凡心得以凈化。
尾聯是虛像描寫,它以比較直白的方式道出了作者的心聲,道出了他對山水隱逸生活的無限熱愛之情。
作者不但自己享受這里的一切,而且還想讓更多人來一起體驗,那么在這樣的想法背后所隱藏的,當然是他那顆純凈質樸的心靈,是他渴望讓更多人從俗事中解脫出來去尋覓人生真諦的赤誠之意。
作者的淡泊從容,作者的樂觀豁達,作者的灑脫隨性……,在尾聯中得以又一次的有力體現。作為讀者,我們在羨慕作者的同時,也無不在敬仰著他。
深山自古無煩暑,隨處林陰供客眠;讀完一首,內心澄澈。
追逐詩詞之腳步,將讀寫進行到底;關注一號詩巷,我們下期精彩不見不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