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一起騰房案件中,執行干警現場開展工作。
執行工作事關當事人勝訴權益的最終實現,是維護司法為民、公正司法的“最后一公里”。新時代司法實踐中,破解執行難問題是維護司法權威、回應人民群眾對司法工作期待的必答題。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玉泉區人民法院立足地區實際,探索出一系列符合基層特點且實操效果較好的新舉措,為有效解決執行難問題提供了當地特色解題思路。
執前督促 開啟執行“快車道”
“李某,我院現正式告知你,盡快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義務。否則,我院將可能依法采取強制措施。”案件還未進入執行程序,執行法官姜文陵便打起了電話,提醒一起民間借貸糾紛案件的被告李某盡快履行還款義務。
此案審判法官在審理時發現案件的涉案金額不大,被告李某本身也有還款能力,但審理中表現出很強的抵觸情緒,便提前與姜文陵溝通,姜文陵由此決定對李某進行執前督促。經過釋理與督促,李某在三日內一次性支付了全部欠款。這是玉泉區法院推行執前督促機制的一個小小縮影。
玉泉區法院運用執前督促的正向激勵和反向警示作用,引導當事人從“要我履行”向“我要履行”轉變,將執前督促在訴前調解、案件審理、裁判文書送達、執行前等關鍵節點全鏈條開展、常態化運行,執法的同時不忘普法,當事人的法律意識和誠信觀念在此過程中也得到了提升。去年,玉泉區法院執前督促成功的案件46件,涉及標的額52.31萬元。
“給被執行人自動履行的機會,降低執行成本,有效化解執行案件申請人和被執行人的矛盾,修復社會關系是我們推行這一機制的目的所在。”玉泉區法院執行局副局長吉勒格圖表示。
協調聯動 織密執行“聯動網”
“法官同志,你們心系群眾,執行神速,太感謝你們了!”申請人李某將一面寫有“高效辦案解民憂不辭辛勞暖人心”的錦旗送到玉泉區法院執行干警趙德智手中。
2025年3月,在一起返還原物糾紛案的執行過程中,執行干警調查發現被執行人丁某不但拒絕將涉案車輛歸還,還將車輛轉移到了異地。得知丁某行蹤后,玉泉區法院執行局干警趙德智、秦鵬等人一刻沒有停歇,一邊趕路一邊聯系當地法院及公安機關尋求協助,經過連續10多個小時2000多公里的奔波到達了執行現場——黑龍江省寶清縣。
在當地法院執行干警、公安民警和交警的協助配合下,最終,玉泉區執行干警們將涉案車輛從千里之外的黑龍江扣押并交回到申請人李某手中。
如今,如何“巧借力”也已成為玉泉區法院執行干警日常工作中的思考模式。他們深刻認同執行工作不僅僅是“自家事”,而是一場整體戰,協調聯動在執行工作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024年,玉泉區法院通過執行聯動機制查詢到被執行人財產線索15萬余條,查詢被執行人軌跡信息27條,向公安機關移交拒執罪線索10件,刑事立案5件,極大地增強了執行威懾力。
執護民生 架起溫暖“連心橋”
“一定要好好學習,生活和學習上的困難,法院的叔叔阿姨們幫助你們解決。”玉泉區法院執行局法官劉暢和呼和浩特市中級人民法院國賠辦法官徐金平一同將司法救助款11萬元和一些干警們自己購買的食品、學習用品交到了8歲的雙胞胎姐妹小花和小麗手中。
兩個孩子的父親在一起交通事故中去世,媽媽隨后也離家出走不知去向,年幼的孩子只能與爺爺奶奶共同生活。雖然在交通肇事案件中勝訴,但被執行人確實沒有財產可供執行,執行工作也陷入僵局,接二連三的打擊讓這個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在了解到小姐妹的實際情況之后,玉泉區法院啟動司法救助程序,經過兩級法院審查和司法救助委員會討論后,決定給予她們司法救助。
從“執行不能”到“司法救助”,玉泉區法院的執行干警們用實際行動踐行司法為民的莊嚴承諾,用司法之光照亮孩子們的人生道路。
為切實保障群眾勝訴權益,2025年一季度,玉泉區法院還開展了交叉執行攻堅“雙百”涉民生案件專項執行行動,進一步加大財產查控力度,拓寬線上線下查控渠道,行動期間執結率達100%,執行到位金額29.18萬元。
執行工作是不是促進了高質量發展,玉泉區法院認為應當由當地百姓說了算。而破解“執行難”問題,兌現群眾勝訴權益,正是法院的責任所在。未來,玉泉區法院將始終以攻堅克難的決心、雷霆萬鈞的行動,讓失信者寸步難行,讓勝訴判決落地有聲。
▌責任 編輯:李靜
▌校對:段麗娜
▌審核:郝新新
▌ 稿件來源:人民法院報
動動小手“一鍵三連”
就等你點贊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