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案不小辦、小案大民生”,每一起看似微小的案件,背后都牽動著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更是彰顯司法公正與威嚴的重要窗口。
【案例一】
顏某與杜某是低頭不見抬頭見的鄰居。某日,杜某駕駛三輪電動車行至顏某的店鋪門口時,恰巧遇上顏某駕駛滿載長鋼筋的小貨車從院內倒車而出。情急之下,杜某倉促避讓,導致電動車側翻。由于雙方是熟人,當時杜某檢查身體后覺得并無大礙,便各自離開了現場。
可回到家后,杜某漸漸感到身體不適,趕忙前往醫院檢查,最終被診斷為右側肩鎖關節半脫位。一番協商無果后,杜某一紙訴狀將顏某告到漢東人民法庭,要求賠償醫藥費、誤工費等損失。
承辦法官仔細了解案情后,第一時間組織雙方進行調解。然而,由于事故發生時未及時報警取證,事故責任難以明確界定,庭審現場雙方各執一詞,互不相讓。
承辦法官沒有簡單地一判了之,而是從雙方多年的鄰里關系入手,耐心細致地釋明各自可能承擔的責任。真情實感的疏導讓顏某深受觸動,他當即表示愿意給付 10000 元賠償款,杜某也欣然接受。案款履行完畢后,雙方在法庭上握手言和,最終有說有笑地一同離開了法庭,曾經的隔閡煙消云散。
(以上圖片來源于網絡)
【案例二】
2025年5月22日,張某、方某就勞務合同糾紛起訴范某至漢東人民法庭。承辦法官提前梳理案情,確認事實清楚、證據充分后,主動聯系范某核實。范某提出,因張某、方某丈量失誤導致房屋修建偏差,甲方因此拆除并二次施工,故扣減了費用。
面對雙方較大分歧,承辦法官通過電話、微信耐心釋法明理,告知范某拖欠勞務費的法律責任,并積極居中調解。經多次溝通,雙方達成和解:原告同意放棄9290元,被告范某當場支付9000元勞務費,實現案結事了。
來源:湟中法院
編輯:苗 艷
審核:馮 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