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氣溫飆升,幸運的是,科技的進步為我們帶來了空調這一避暑神器,讓我們得以在涼爽的室內躲避酷暑的侵襲。
然而,在享受現代科技帶來的舒適時,我們也不禁好奇,古代的人們在沒有冰箱和空調的年代,是如何度過這漫長而炎熱的夏季的呢?誒嘿,我知道
主要是兩種呀,冰窖儲存冬季天然冰,和夏造冰
天然冰
古人會在冬天最冷的時候,從河道和湖泊中鑿出冰塊,然后將其碼放到專門建造的冰窖中。這些冰窖通常選址在陰涼潮濕的地方,如山坡下或地勢較低處,以減少太陽直射和外界溫度對冰塊的影響。冰窖的墻壁和頂部會用堅固的石塊或磚塊修筑,以保持結構的穩定性和密封性。
在冰塊上,古人還會鋪設一層草木層或稻草等覆蓋物,使其更加持久。這樣,到了夏天,古人就可以從冰窖中取出冰塊,用于制作飲品或保存食物了。
在《周禮》中就記載:“有冰人,掌斬冰,淇凌。注云:凌,冰室也。其事始于此。”說明了周朝的貴族,也常常使用冰來招待賓客,甚至在春秋戰國時期,古人們就已經會享受“冰鎮啤酒”,《楚辭·招魂》提到:“挫糟凍飲,酹清涼些”。他們會在糯米酒當中,加入弄冰塊,喝起來清爽無比。
然而,窖藏冰塊的方法主要在北方適用,因為南方冬天河道和湖泊的結冰情況并不理想。
夏造冰
這個分兩種,一種是水井法一種是硝石法
水井法
我國古代漢朝就有用熱水制冰的方法。三日沉(井)成冰。》
大致意思是,把開水放在甕里,蓋好后放井里三天,三天后就結冰了
井在古代可以稱為天然冰箱看到這里,很多人都有疑問,冷水很難制冰,為什么要用熱水制冰呢?還有井水里的溫度如果冰點是達不到的,連井水本身都結不成冰,那開水怎么會結冰呢?
對此,物理學家一開始和大家一樣,看到之后一頭霧水,還有后來做了實驗才知道結冰實驗。
根據物理原理,氣壓越低,水的冰點就越高。改變水體的氣壓這時候,關閉的甕和沸騰的水就成為解決問題的關鍵問題。
沸騰時水進入甕內,水蒸氣溫度高,部分原有空氣被排出。古人將其密封起來,氣體通過小孔排出,在甕內形成高溫低壓狀態
硝石制冰
在古代,硝石是最常用的制冰方法。
古代的人們出門時發現了一種的結晶石。硝石,覺得好看,就收藏了。
保存前,人們反復擦拭以保持清潔,結果硝石粉進入水中。
古人準備休息一會后發現剛才所在的小水坑有冰渣。要知道這是在炎熱的夏天,在野外是不會發生結冰的。聰明的人看出這塊“神石”一定是在作祟,于是反復實驗,發現了硝石可以凍結的特性。
另外,硝石制冰非常快捷方便,后來硝石成為古人制冰的重要原料。硝石制冰的原理很簡單。事實上,硝石溶于水后,可以從中吸收大量的熱量,使水的溫度達到冰點。
當然,硝石本身是不能吃的。制作食用冰塊時,古人準備了一大一小兩個水盆。
小盆放入大水盆,分別裝滿水,然后在大水盆里放硝石,大水經過溫度的盆降下,迅速轉移到小水盆中,使小水盆也結成冰塊。
這種制冰方式可以回收大水盆里的硝石,也可以保證小水盆里冰塊的實用性。
宋朝冰酪
不得不佩服先賢古人的大智慧,想出了那么多的制冰方法。古代冰塊的用途在古代,冰塊的用途非常廣泛。首先,冰塊可以做成“果汁冰糕”。制作冰淇淋的方式具有現代感。
古人把糖和香草放在半開的小罐子中,然后用硝石將罐子泡在水里,凝固后,就可以得到美味的“冰糕”。
在一些寒冷地區,人們可以利用雪水來制冰。將雪水倒入容器中,放置在陰涼處,經過一段時間后,雪水會逐漸結成冰塊。這種方法比較簡單易行,但需要大量的雪水。
下面是近現代制冰的原理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