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后勤部原部長李進(圖源網絡,下同)
李進,原名李仕駿。1919年8月16日生于安徽省英山縣安里(今湖北省英山縣溫泉鎮梅家巖)的一個農民家庭。生父李前松、養父李前海均為普通農民。養父將其送入私塾進行啟蒙教育,后又考入縣立高小學習。李進勤奮、聰慧,學習成績名列前茅。
1938年冬,國民黨第五戰區司令長官廖磊委派楊必聲(中共地下黨員)任英山縣長后,李進入英山縣警衛隊當士兵。不久,加入中國共產黨,升為警衛隊分隊長。1939年秋,按照楊必聲指示,李進秘密到達安徽廬江參加新四軍,任新四軍江北指揮部司書,并改名李進。不久提升為班長,并在半年后第二次加入中國共產黨。后新四軍江北指揮部教導大隊干部訓練隊學習,畢業后任教導大隊軍事干事。1941年1月皖南事變后,任抗日軍政大學第五分校九大隊大隊長,新四軍軍部作戰參謀。參加安子集、張八嶺、大通、竹鎮、五里墩、石梁、洪橋、朱二莊、東溝、觀音寺、六合和淮安等戰斗。1941年初,李進在蘇北根據地邊緣地區執行偵察地形任務時,突然被一群國民黨頑匪包圍,他臨危不懼與敵周旋,堅持到天黑機智地突出了重圍。1943年11月,李進奉命護送陳毅前往延安,圓滿完成了任務。
抗日戰爭勝利后,李進任華中軍區司令部作戰科副科長。1946年1月,奉命赴北平任北平軍事調處執行部執行處參謀、組長,參與軍事調處斗爭。同年7月返回蘇中軍區,任華中軍區司令部作戰科長,第三野戰軍二十八軍八十四師副參謀長等職。參加淮陰、漣水、宿北、萊蕪、泰安、沙土集、豫東、睢杞、濟南、淮海、渡江等戰役戰斗。渡江戰役勝利后,李進被抽調到江陰參加組建華東軍區海軍,任作戰處副處長、南京辦事處主任,奉命率偵察營一部前往南京,負責幫助林遵共同整頓安定起義的第二艦隊工作,收編起義、投誠人員和裝備。
李進和夫人羅伊(新四軍老戰士)
1952年,李進入南京解放軍軍事學院海軍系學習。1956年畢業后,任海軍司令部作戰處處長、作戰部部長。期間,直接參與了海軍八六海戰等歷次重大戰斗行動的組織策劃,協助首長實施指揮。1966年,李進任海軍工程部副部長。1969年底,任海軍煙臺基地副司令員(1971年后主持基地工作)。1977年,任北海艦隊任副參謀長。1978年9月,任總后勤部司令部副參謀長。1982年9月,李進任海軍后勤部部長。
1955年,李進被授予上校軍銜。1960年晉升大校軍銜。榮獲三級獨立自由勛章和二級解放勛章。
1983年4月21日,李進奉命執行任務,因勞累過度心搏驟停,不幸在鎮江逝世。享年63歲。中央軍委主持召開了追悼大會。骨灰分別安葬于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和英山縣先祖墓地。(據童來喜等主編《從新四軍中走出來的未授將銜的軍以上干部》等改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