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吃藥,擦一擦就能起效?
近期,一種新型ED外用凝膠在歐美迅速走紅,主打“只涂不吃”,只需在關鍵部位涂抹豌豆大小的劑量,最快10分鐘就能“恢復狀態”,被不少人戲稱是“涂抹版偉哥”。
臨床數據顯示,對于輕中度ED人群,有效率接近60%。一時間,社交平臺上熱議不斷,不少人感慨,男人的剛需竟能如此便捷了。
但熱鬧沒維持多久,現實就潑了盆冷水。雖然外用凝膠在形式上告別了口服方式,但本質上,仍是通過刺激高度敏感的神經促進NO反應的產生,而NO則是有效改善勃起功能的關鍵點。
不少醫生指出,它的效率其實遠低于西地那非等制劑,而且頻繁使用后,可能讓身體產生“適應性疲勞”,甚至形成心理依賴。這也讓更多人意識到:ED遠不是“涂一涂”就能解決的簡單問題。
一項覆蓋全國的調查顯示,中國40歲以上男性的ED患病率已超過41%;而《健康中國·幸福時代藍皮書》也指出,30歲以下男性的患病率也達到21%,并仍在逐年上升。壓力大、熬夜久、情緒波動大,讓不少人年紀輕輕卻早早“掉線”。
而礙于面子、羞于求醫,很多人選擇自行嘗試口服常見的西地那非、他達拉非,以求“速效解決”。只是這類制劑受飲食、酒精影響較大,部分人還會出現頭痛、胃部不適等反應,有基礎病的人更是壓根不敢碰。
即便現在出現了更便捷的凝膠,也仍擺脫不了“短期刺激”的框架。反復嘗試的落差下,一些人不再急著追求“立刻起效”,而是開始開始轉變思路:與其不斷“臨時抱佛腳”,不如從源頭把狀態調回來。
在這個層面上,其實香港已經比內地早了一步。作為中西醫并行、多元接受度較高的市場,當地不少男性早早就開始嘗試“以養為主”的方式。
但可以肯定的是,從整個市場來看,越來越多男性開始走出沉默,用更理性的方式重新審視自己的身體。
從“臨時補救”到“系統干預”,這不僅是技術手段的演進,更是觀念上的變化。而這種變化,或許才是這場男性健康探索中最重要的起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