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醫:痛風清消方治療痛風性關節炎經驗
痛風清消方:蒼術15g,白術15g,薏苡仁30g,黃柏15g,川牛膝10g,白豆蔻15g,金錢草15g,土茯苓15g,車前草15g,萆薢15g,徐長卿15g,重樓10g,蒲公英10g,山慈菇15g,清風藤15g。
用法:日服1劑,水煎服,早晚分服。
功效:健脾利濕,清熱解毒,祛風止痛,活血消腫。
主治:痛風性關節炎。
方解:
蒼術、黃柏、川牛膝、薏苡仁四藥合用為四妙散,出自《成方便讀》,專治濕熱下注之筋骨疼痛、足膝紅腫。
白術為健脾燥濕要藥,《本草匯言》言:“白術,扶植脾胃,散濕除痹。”
土茯苓甘、淡、平,解毒、健脾除濕,通利關節,《本草綱目》言其“健脾胃,利關節”,《本草正義》:“土茯苓,利濕去熱,能入絡,搜剔濕熱之蘊毒。”
白豆蔻芳香化中焦之濕濁。
金錢草、車前草導濕熱從小便而去。
萆薢主泌清別濁,滲利濕熱,祛風除濕。
徐長卿、清風藤祛風止痛,活血通絡。
山慈菇、重樓、蒲公英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臨證化裁:
1、疼痛日久不去者,加蜈蚣2條、地龍10g、雞血藤30g。
2、緩解期熱毒雖解,但濕邪未除,濕性黏滯,痹阻經絡關節,纏綿難愈,此期治療宜緩則治其本,在痛風清消湯基礎上去徐長卿、重樓、黃柏、蒲公英、山慈菇、清風藤等清熱解毒之品,加用黃芪15g、黨參15g、陳皮15g,健脾益氣為基本方。
3、間歇期以此基本方煎湯代茶飲用,或采用中藥顆粒劑泡水代茶飲用,促進體內尿酸排泄,避免代謝產物在體內蓄積,方可達到減少痛風發作次數或不發作的目的。
溫馨提示:本文處方,僅供專業中醫參考,不作個人處方之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