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重頑固難降,即使嚴格節食、瘋狂運動,體重秤上的數字依然穩如磐石,甚至稍不留神就反彈。這類肥胖者簡直就是:“喝口水都胖!”
——這背后的關鍵,往往藏著一個問題:“代謝差”。
范琳燕主任表示,在中醫眼中,這種代謝緩慢并非不可逆轉,核心在于“健脾疏肝”。
代謝之困:脾虛肝郁是根源
中醫所講的“代謝”,與脾、肝兩大臟腑功能息息相關:
脾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 它如同身體的“能量加工廠”,負責將食物轉化為精微物質(氣血津液),并輸布全身。脾虛則“加工廠”效率低下,氣血生成不足,能量代謝緩慢,水濕運化無力,易致虛胖、浮腫、乏力。
肝主疏泄,調暢氣機: 肝如同全身“交通指揮官”,負責疏通氣血津液運行的通道。肝氣郁結則“交通堵塞”,氣機不暢,氣血瘀滯,代謝廢物堆積。肝郁還會橫逆犯脾,進一步削弱脾的運化能力,形成惡性循環。
兩者疊加,身體這臺“代謝機器”怎能高效運轉?減肥自然也是“難于登天”!
分享一方
針對這種“脾虛肝郁”型的代謝低下、減肥困難人群,我常以健脾化濕、活血通絡之法進行調理:
今天,邀請中醫范琳燕主任分享一方:
組成:柴胡、白芍、當歸、炒白術、茯苓、炙甘草、薄荷、山楂、丹參(一人一方,具體需辨證調整)
柴胡: 疏肝解郁,條達氣機,打開“郁結之門”。
白芍: 養血柔肝,緩急止痛,安撫“躁動的肝”。
當歸: 補血活血,潤腸通便,滋養氣血。
炒白術: 健脾益氣,燥濕利水,強壯“虛弱的脾”。
茯苓: 利水滲濕,健脾寧心,清除“多余的水濕”。
炙甘草: 調和諸藥,益氣和中。
薄荷: 助柴胡疏肝,清透郁熱。
山楂: 消食健胃,行氣散瘀,活血降脂。
丹參: 活血祛瘀,通經止痛,改善微循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