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9日至7月11日,國際原子能機構應中方邀請來華開展核與輻射安全監管領域綜合監管評估(以下簡稱綜合評估),高度肯定中國核與輻射安全監管水平和成效,認定可在國際社會推廣的多項良好實踐和良好業績,并于評估結束后舉辦聯合新聞發布會。
綜合評估是國際原子能機構最具影響力的國際同行評估之一,旨在基于最新國際核安全標準,為其成員國提供改進建議,協助成員國持續優化和完善核與輻射安全監管體系。評估團隊由來自17個國家核安全監管部門的20位高級監管代表、4位國際原子能機構專家和1名觀察員組成,對我國核與輻射安全監管工作進行了全面、深入、客觀的評估,覆蓋政府與監管機構職能、許可/檢查/執法等監管活動、法規標準制定、應急準備與響應、放射源、研究堆、核電廠、燃料循環設施、放射性廢物管理設施、放射性物質運輸、退役管理、職業照射、醫療照射、公眾照射、核安全與核安保銜接等全領域。
評估團隊充分肯定了中國核與輻射安全監管工作成績,高度贊賞中國政府對標實施國際原子能機構安全標準,認為“生態環境部(國家核安全局)是堅實、有力、可靠的監管機構,在確保核與輻射安全、建立有效完善的核安全監管體系以及培育健康的核安全文化方面持續取得顯著進展”。評估團隊負責人、英國核安全監管辦公室首席執行官兼首席監督員福伊表示:“在中國核電行業快速發展背景下,未來數年需要大幅擴充監管人員規模。此外,中國運用創新技術提升監管效能的實踐值得各國借鑒?!?/p>
評估團隊一致認可我國核安全監管體系三項良好實踐可供國際同行學習借鑒:一是組織核工業產業鏈各方高層代表定期就國內外核安全發展情況開展交流,確保全行業同頻共振、一致推動核安全水平持續提升;二是積極開發和應用人工智能技術,提升核監管效率、安全性及創新性;三是利用大數據和實時監測技術開發多個集成數據平臺,通過提升安全信息分析能力強化監管,支持監管部門及相關單位做出及時、有效決策。同時,評估團隊也提出了多項富有建設性的建議和希望,將持續助力中國政府進一步提高核與輻射安全監管水平,加快構建現代化核安全監管體系,實現高水平核安全和核事業高質量發展的良性互動。
期間,評估團隊與生態環境部(國家核安全局)人員開展多輪會談,并會見了國家原子能機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能源局高級代表,實地考察了核電站、研究堆、核燃料循環設施、放射源、放射性廢物管理設施、運輸設施和醫院等監管監督活動,與相關管理層及工作人員進行交流討論。雙方還就人工智能快速發展對監管的影響、中國運行機組數量激增導致的人力資源短缺等兩個議題開展研討,取得了豐碩的交流成果。
供稿 | 生態環境部國際合作司
編輯 | 李夏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