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加上畢業季,實習、找工作進入高峰期,大量年輕人涌入求職市場。然而,一些不法分子也趁機設下求職陷阱,等待求職者“掉坑”。其中,“內推”成為當下常見的求職陷阱之一,個別中介機構或個人以幫助求職者內部推薦進知名企業、國企央企,優先錄取等名義收取高額費用。有的求職者因本身符合相關崗位要求而被錄用,這類機構就歸功于己;而如果求職者沒被錄用,這類機構就會以種種理由搪塞,拒絕退還求職者相關費用。
“我花錢找人力咨詢公司幫忙聯系‘內推’進央企,結果事情沒辦成,錢也遲遲退不了。”消費質量報消費維權工作站近日就接到了一名應屆畢業生的投訴。那么,“餡餅”究竟是怎么變成“陷阱”的?接到投訴后,記者隨即展開了調查。
投訴
“包進央企”成空頭承諾
6月29日,畢業生小馮向消費質量報消費維權工作站投訴稱,她向四川啟航八零人力資源有限公司交納了高額咨詢服務費用,但該公司并未履行合同承諾,要求對方退款后又被惡意拖延,懷疑自己遭到了詐騙。
人力資源公司負責人在朋友圈發布招聘信息
小馮告訴記者,今年3月,她在朋友圈看到一則人力咨詢公司的廣告,宣稱能夠“包進”四川航空等央企、國企,即將畢業的小馮想著可以未雨綢繆,提前找到人生第一份工作,她心動不已,隨即聯系了這家人力資源公司。
當事人與人力資源公司簽訂的的咨詢服務協議
“我是3月28日就和他們簽訂的合同,并轉賬6.5萬元到他們公司。”小馮通過微信向記者出具了一份她與該人力資源公司簽訂的《職業指導規劃咨詢服務協議》。記者從協議中看到,該公司將為小馮提供推薦就業的咨詢服務,崗位為一家央企的導購,咨詢服務費用為6.5萬元。
“一直都沒有通知我面試,我就根據合同要求他們退費。結果退到現在都沒有退完。”小馮表示,3月28日交錢后,該公司僅僅讓她發了一條自我介紹的視頻當作面試簡歷。
從3月底簽訂協議到5月底,該公司未向她推薦或安排任何符合承諾的央企崗位面試或工作機會。在此期間,因仍對進入央企抱有幻想,小馮遲遲未要求退款,想著再等等看有沒有面試機會。
直到5月底,小馮終于意識到事情不對勁,于是要求該公司退款,不料對方以資金周轉問題為由只退了3萬元給小馮。
小馮表示,自己出生于一個普通務農家庭,竭盡積蓄就想提前找個穩定工作,“現在除了工作沒落實導致情緒低落,還要遭受經濟損失的痛苦,整個人都消沉了。”
記者仔細查閱了小馮與人力資源公司簽的協議,發現在服務費的退還條件一項中明確寫到:如果未通過面試,公司將在7個工作日內退還全部咨詢服務費。那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該公司到現在還沒有將服務費全額退還給小馮?記者決定和小馮一起去該公司了解情況。
協議中明確寫有服務費退還條件
跟進
追討服務費艱難曲折
7月6日,記者和小馮來到了位于四川天府新區華府大道的四川啟航八零人力資源有限公司,只見該公司大門緊閉,敲門也無人回應。公司門口“獵頭咨詢”“人事代理”“勞務派遣”等公司服務內容廣告格外醒目。
“他們在5月底退了我3萬元,然后就開始以各種理由拖延,之后陸續給我轉了1萬元,說剩下的2.5萬元要到7月25日前退我。”小馮表示,自己多次通過電話、微信與公司負責人劉某溝通,要求其履行承諾或退還費用,但對方始終以各種理由推諉拖延。
記者了解到,小馮在6月13日至19日通過成都12345熱線,分別向四川天府新區市場監管局和成都市公安局天府新區分局華陽派出所進行了投訴和報案。其中,華陽派出所表示,“該公司目前經營正常,具備還款能力,建議報案人通過法律訴訟途徑追款。”而四川天府新區市場監管局投訴舉報中心在兩次延期辦理后,均未能與涉案公司達成調解,后將小馮指引到四川天府新區勞動監察執法與勞動維權服務窗口進行處理。
7月5日,在四川天府新區勞動監察大隊的幫助下,該公司負責人劉某終于又給小馮轉了5000元退款,并發來了一份按了指紋的手寫承諾書,上面寫到:“明日7月6日下午6:00支付1.5萬元,2025年7月25日退還剩下的 1.5 萬元。”記者在咨詢律師后,建議小馮要求對方在承諾書上加蓋公司章,而對方以財務休假為由表示短期內蓋不了章。
公司負責人劉某發來的承諾書
然而到了7月6日,劉某卻并未按照約定給小馮轉款1.5萬元,而是又以資金周轉為由只轉了5000元。當日,記者和小馮未能在該公司見到劉某,對方也沒有接聽電話。
7月8日,小馮陸續收到了劉某轉賬的1萬元。同時劉某通過微信告知小馮,自己的公司正在被四川天府新區勞動監察大隊調查,7月25日之前一定會將剩余的1.5萬元還清。
7月10日,消費質量報分別在消費質量報視頻號、抖音號等平臺的“曦哥來幫忙”欄目發布《交6.5萬元包找工作?畢業生遭遇“求職陷阱”》視頻。視頻播出當日晚22:55,小馮收到了四川啟航八零人力資源有限公司退回的1.5萬元。收到全部退款后,小馮通過微信向消費質量報消費維權工作站和“曦哥來幫忙”欄目組為解決此次事件提供的幫助表示感謝。
當事人收到退款1.5萬元,至此6.5萬元咨詢服務費用歷經5次退款已全部退清
提示
不要輕信“付費包進”
針對此事件,記者咨詢了北京盈科(成都)律師事務所律師張璐璐。張璐璐表示,此類“包辦工作”的協議,本質上是利用求職焦慮破壞就業市場的公平、公正、公開,損害了其他通過正當途徑進行求職的求職者利益,也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實質上很可能是無效的,所以此類協議中一般不會、也不敢寫明“包進”。本案中,這家人力資源公司未按協議約定的7日進行退款,畢業生小馮可以要求該公司承擔賠償損失的違約責任,如果該公司一直拖延不退全款,可能涉嫌詐騙罪。
“不要輕信‘付費包進’的允諾,更不要輕易轉款給中介機構或個人。”張璐璐提醒廣大畢業生。
消費質量報消費維權工作站在此提示求職者,在求職過程中要嚴防“內推”收費陷阱。根據求職詐騙相關案例,在此類求職陷阱中,不法分子通常利用畢業生渴望“高薪”“穩定”的就業心理,通過虛構招聘、付費“內推”、夸大薪酬、虛假工作或創業承諾等方式實施詐騙。求職者千萬不可抱著“走捷徑”“靠關系”等心態輕信不法分子的話術,應通過正規網絡招聘服務平臺等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或用人企業官網求職。
全媒體記者 郭劍夫
如果你在消費過程中遇到糾紛、合法權益受到損害,或者發現商家存在違規違法行為,均可向消費質量報投訴維權中心進行報料、投訴,“曦哥來幫忙”欄目記者將在第一時間為你答疑,助你維權。
維權熱線
撥打新聞熱線028-86966315。
維權微博
關注新浪官方微博“消費質量報社”,將投訴維權信息加#曦哥來幫忙#話題@或私信發送給我們。
維權網站
登錄消費質量網(),點擊進入投訴服務云平臺。
維權微信
關注消費質量報微信公眾號,在微信對話框底部輸入#姓名、聯系方式和投訴維權信息。
來源 | 消費質量報
編輯 | 李星彤
校對 | 聶行
責編 | 張可
審核 | 涂偉
終審 | 鄭先聰
版權聲明 | 本文僅作分享之用。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