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一基本事實不容置疑。令人意外的是,日本在處理臺灣居民戶籍登記國籍事項上做出了一項引發廣泛爭議的決定,允許其填寫“臺灣”。
這一決策迅速觸發了連鎖反應。當日本當局意識到事態發展后,中國軍機已出現在沖繩周邊空域,并與日方戰機距離僅約45米。
然而,日本并未因此停止動作。7月10日當天,日方再次通報稱,在東海空域發現一架中國戰斗機。中方軍機頻繁出動究竟意欲何為?
允許國籍填“臺灣”
2025年5月,日本法務省作出一項看似微小的行政調整,允許在日臺灣民眾在戶籍資料中將國籍一欄標注為“臺灣”。此舉猶如一塊巨石投入湖面,激起了巨大漣漪。
或許日方認為這只是技術層面的改動,但這一操作卻嚴重觸碰了中日關系的敏感神經。對于中方而言,這是涉及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原則性問題。由此引發的強烈反應之快、強度之大,遠超日本預期。
盡管日方宣稱此政策適用于所有地區名稱填寫,但其核心意圖顯然直指臺灣議題。
這種做法試圖在行政文件中淡化甚至否定臺灣作為中國一部分的事實,實際上是對臺獨勢力的一種間接支持。
正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所明確指出的,臺灣事務完全屬于中國內政,絕不容許任何外部干涉。
作為一個曾經對臺灣實施殖民統治、對中國人民犯下嚴重罪行的國家,日本更應保持謹慎態度,深刻反思歷史教訓。
日方此舉不僅違背了中日在四個政治文件中達成的重要共識,更是在一個中國原則問題上冒險試探。這種政策轉向,本質上是在國際社會普遍認同的一中框架下制造裂痕,向某些島內勢力釋放錯誤信號。
然而,任何忽視歷史、背棄承諾的行為,終將付出代價。此類試探行為不僅無助于地區穩定,反而可能激發強烈反制,為后續緊張局勢埋下隱患。
中國軍機飛臨沖繩
針對日本在臺灣問題上的危險舉動,中方迅速采取行動予以回應。6月初,日本防衛省連續發布消息,確認中國海軍遼寧艦與山東艦兩艘航母組成的編隊正在西太平洋海域進行例行演訓。
令日方更為緊張的是,日方監測到從山東艦起飛的殲-15艦載機曾對執行所謂偵察任務的日本海上自衛隊P-3C巡邏機進行了近距離伴飛監視。
日方對此高度關注,大肆渲染中國戰機異常接近,甚至披露最近水平距離約45米、飛越航向前方約900米等細節,聲稱該行為極其危險,可能引發意外碰撞,并向中方提出嚴正交涉。
日本媒體積極配合炒作,特別強調照片顯示殲-15掛載疑似導彈,試圖營造緊張氛圍。
但日方刻意忽略了關鍵事實:當時P-3C巡邏機正在進行的任務正是對中國航母編隊實施抵近偵察和跟蹤。
日本艦機長途跋涉進入中國海軍正常訓練區域進行窺探,才是造成海空相遇、產生安全風險的根本原因。
中國國防部與外交部對此作出了有力回應。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蔣斌大校明確表示,中方的應對措施是針對日方艦機闖入訓練區域所采取的合理合法、專業克制的反制手段。
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則指出,日方艦機對中國正常軍事活動進行抵近偵察,是導致海空安全風險的真正源頭。中方敦促日方立即停止此類危險行為。
航母編隊遠海訓練是各國提升防衛能力的通行做法,中國海軍新聞發言人也明確表示這是年度例行安排,符合國際法和慣例。艦載機升空驅離外國軍機,是維護訓練安全與主權的正當防衛舉措,無可指責。
日方選擇性地截取事件片段并進行片面炒作,恰恰暴露了其自身行為的不當與心虛。日方在輿論上的叫屈無法掩蓋其實際行動的本質,而其軍事部署動向同樣引發擔憂。
日本軍事動向與地區安全隱憂
幾乎與中國軍機接觸事件同步,日本加快推動軍事重心向西南方向轉移。7月9日,日本陸上自衛隊正式啟用位于佐賀縣的魚鷹傾轉旋翼運輸機永久部署基地,并開始轉移部署17架該型機。
日本官方表示此舉是其防御戰略向西南方向傾斜的重要步驟,旨在強化九州及西南諸島防衛能力。
不過,魚鷹運輸機因其復雜的構造和頻發事故記錄飽受詬病。自投入使用以來,全球范圍內已發生多起致命事故,包括美軍在內的數十人喪生。
就在2023年11月,一架駐日美軍魚鷹在日本海域墜毀,造成機上8人全部遇難,成為該機型歷史上死亡人數最多的一次事故。
事故發生后美日一度全面停飛該機型。當地民眾對部署這種“飛行棺材”表現出強烈憤怒與持續抗議,他們封鎖基地入口,并提起法律訴訟要求停工,擔憂其頻繁起降帶來的安全隱患和噪音問題。
盡管日本首相在助選演講中極力宣傳魚鷹在防衛與救災方面的價值,并承諾安全保障措施,但仍難以平息民眾的深切憂慮。
日本加強西南諸島軍事力量,包括部署魚鷹等進攻性裝備,緊密配合美國所謂的印太戰略,目標明顯指向中國。
一方面在敏感政治議題上挑戰中國核心利益,另一方面加速前沿軍事部署、強化與域外大國的軍事合作,這種做法無疑加劇了本已復雜的地區安全形勢,顯著增加了誤判和沖突的風險。
日本試圖通過政治與軍事雙軌策略牽制中國,卻忽視了這種戰略投機行為本身潛藏的巨大危險。它非但不能確保自身安全,反而可能將自己卷入難以預料的沖突漩渦。
一邊是政治上的紅線試探,一邊是軍事上的快速擴張,日本的雙重動作正使地區局勢變得更加復雜。
日本允許戶籍登記填寫“臺灣”的小動作,表面看似文書調整,實則是危險的政治試探。它迅速激活了地區安全態勢的敏感神經,促使中方堅決采取反制措施。中國航母編隊前出西太平洋展開例行訓練,正是對國家主權與核心利益的明確宣示。
日本防衛省隨后對中國軍機動向的片面報道,不僅未能掩蓋其艦機主動靠近偵察、制造風險根源的事實,反而暴露出其戰略意圖的矛盾之處。
佐賀上空魚鷹運輸機的轟鳴與當地民眾的抗議聲交織,折射出日本強化西南軍事部署的急切與內在矛盾。這一系列舉措與其在臺灣問題上的模糊立場相互呼應。若日本真心希望維護地區和平,就必須清醒認識到:
一個中國原則是不可動搖的底線,任何在臺灣問題上的小動作都是對地區穩定的實質性破壞。唯有徹底遵守中日政治文件承諾,停止一切危險挑釁,才能避免陷入自我設定的戰略困境。國與國之間的尊重,永遠建立在清晰的紅線意識之上。
主要信源
17架“魚鷹”進駐佐賀,日本為何不顧民眾抗議干這事?——上觀新聞殲-15戰機45米伴飛,日本為何破防了?——直新聞2025-06-12日媒炒作“一架中國戰機‘異常接近’一架日本軍機”,中方此前已表態——環球時報2025-07-10日方倒打一耙:殲-15戰斗機“異常逼近”,距離日本巡邏機僅45米——觀察者網日將允許戶籍欄登記可填“臺灣” 外交部敦促日方:別搞小動作——2025-02-18 10:51·參考消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