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宅建的差不多了,最近幾年大家又將焦點關注到了第四代住宅上面。
這類住宅以“戶戶有花園、家家有庭院”為特色,憑借高得房率和生態化設計,成為行業關注焦點。
不過,在光鮮的外表背后,可能也隱藏著不少“坑”,這一期內容咱們就一起來深入剖析,這紅遍半邊天的第四代住宅到底有哪些缺點?
01、什么是第四代住宅?
我國商品房市場已有三十余年的發展歷史,行業普遍認為,每隔十年就誕生一代新理念的住宅產品。
改革開放初期的“第一代住宅”,指的是單位分配的住房,僅滿足基本居住需求;
隨后出現的“第二代住宅”,引入了物業管理服務;
“第三代住宅”是2010年后興起的,在上一代住宅的基礎上,進一步升級,,融入健康、醫療、人文關懷等理念。
而第四代住宅,則是由2017年,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提出的創新設計理念,這種住宅致力于構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居住環境。
從核心思路來講,第四代住宅主要有兩個亮點:
①“戶內空中庭院”:讓每家每戶都能擁有一塊綠意盎然的陽臺甚至小庭院;
②“公共空中街巷”:通過高層空中架空綠化和設施打通不同戶間、不同層的共享空間,減少地下空間的占用,提高空間利用率。
這些名字聽上去都很高大上,但是本質上還是在探索“綠色生態、空間優化”的方向上發力。
02、第四代住宅有哪些優點
①戶內有大庭院
比起前幾代住宅陽臺空間過于狹小,第四代住宅每套住宅一般都配備有獨立的空中花園或共享綠化平臺,并具有更大的公共空間,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住宅的質量和居住體驗。
②綠色生態
四代住宅采取的空中平臺設計,讓開發商可以在不增加土地面積的情況下,為每戶提供私享綠化空間。
③性價比更高
第四代住宅通常贈送大面積空中花園(不計入產權面積),使得實際得房率可達90%甚至100%,相比傳統住宅(得房率約70%~80%)更具吸引力,且性價比更高。
此外,標準明確規定:
戶屬空中庭院面積應不少于套內面積的40%,要兩層挑空、保持通透,還要與起居室連通,不能影響他人采光。
這些硬性條件,保證了設計的合理性。
03、四代住宅的五個“硬傷”缺點
①陽臺朝向問題導致采光不足
不少第四代住宅為了錯開陽臺,將戶屬綠化平臺設置在北側或陰面,即使設計理念不錯,但實際效果卻大打折扣。
戶外綠化平臺的朝向如果不合理,陽光進不來,種的花花草草就很難養活。
更坑的是,有些開發商為了追求“綠化面積最大化”,在平臺朝向或者空間關系上出現偷工減料,可能造成“綠不見陽光”的尷尬。
②大挑臺設計影響通風采光
為了實現每戶有庭院,如果陽臺的面積做得特別大、特別深,反而影響自然采光和空氣的流通。
長此下去,綠化和通風效果都難以保障,居住舒適度就會大打折扣。
③綠化養護難
再漂亮的花園也得有人伺候。這活兒一般是物業統一管,但如果物業不專業、沒經驗,你的花園很可能變成一片雜草叢生的荒地。
而且,灌溉系統也是個頭疼問題,用自動噴灌系統或者專門鋪水管,管理費就蹭蹭漲,要是澆水不及時,花草還很容易枯死。
而且,花園太大,遇上大風天,樹可能被吹斷,花草被吹倒,砸到人就危險了。
④結構安全隱患
空中庭院通常設計是懸挑平臺,跨度大,上面還要堆土種植物,負擔很重。
為了撐住它,有些樓就不得不用斜柱子或者加厚樓板,但這無形中有加大了樓體的荷載。時間久了,樓板可能變形、開裂,影響整體安全。
最怕的是,種花的土層要是漏水,防漏沒做好,時間一長,水滲到樓板結構里,可能引起漏水、發霉,甚至影響樓的安全。
⑤隱私問題
一層層錯開的花園陽臺,看著是挺美,但一不小心就成了“互相偷窺”的現場。
你想想,樓上樓下、左鄰右舍在陽臺活動,互相都看得清清楚楚,多尷尬?如果設計不合理,你可能被別人看光光,自己卻看不到別人。
尤其,臥室外面如果就是活動陽臺,隱私沒做好,未來居住堪憂。
夢想中的好房子,還是要兼顧實用和安全的,如果第四代住宅能夠達到理想的,地段、價位、戶型和物業管理標準,符合我的生活習慣,而且綠化又可以持續養護,那確實可以考慮
但如果如上面說的,缺陷太多,買之前還是要掂量掂量。說白了,房子再“綠”,如果住得不舒服,也難以長久。你說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