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的到來,我們專注于分享物業管理領域的專業知識與最新動態。如果您對物業服務質量,物業管理制度、行業法規等話題感興趣,歡迎您關注我。在這里,我們將一起探索和學習,共同推動物業管理行業的健康發展。期待您的加入!
在黃浦區青島路66弄的金色家園小區,時間仿佛被按下了暫停鍵。一份本該在2007年9月30日終止的物業服務合同,竟在無人察覺中“超期服役”了整整18年。當這份被遺忘的合同重見天日,業主們才驚覺:原來守護家園的契約,早已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一紙空文。
更令人不安的是,這漫長的空白期里,小區公共收益的賬目竟成了一本難以看懂的“糊涂賬”——一筆神秘的“2100元”像幽靈般在停車費和廣告費之間來回跳躍,近11個季度的公示中出現了整整10次。
這份合同緣何過期18年無人問津?這筆“2100元”背后究竟藏著什么秘密?
一紙合同,懸空十八載
2004年12月,金色家園迎來首批住戶。次年10月,上海申廈物業有限公司的服務合同正式生效。然而這份合同的壽命僅短短兩年——2007年9月30日,它悄然到期,從此再未續簽。
“物業公司為何能一直服務下去?我們許多業主根本不知情!”業主曹先生難掩困惑與不滿。合同過期18年,物業卻仍在運轉,這堪稱小區治理史上的一道奇觀。
居委會工作人員張先生對此卻并不意外:“物業公司過期服務的現象,在本市一些小區,算不得孤例?!狈梢矠榇祟悺皯铱諣顟B”提供了模糊的容身空間——根據《民法典》及上海市相關規定,若業主大會未明確更換物業,原物業在繼續提供服務且未被明確拒絕的情況下,可視為“事實物業服務關系”成立。
然而這種法律上的“默認”狀態,掩蓋了更深層的問題:服務合同過期如此之久,為何無人推動續簽?
申廈物業負責人周先生道出了苦衷:近20年來,物業費標準始終凍結在2.10元/平方米。面對連年攀升的人工與運營成本,物業曾試圖推動提價并續簽合同,卻因業主反對而不了了之?!白钤绲臉I委會希望維持現狀,續簽合同的事就拖了下來。”周先生坦言。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物業費長期停滯與合同續簽擱淺,如同硬幣的兩面,折射出小區治理的僵局與溝通的梗阻。
“2100元”的魔幻漂流
隨著過期合同浮出水面,另一個更為尖銳的問題刺痛了業主們的神經——小區的公共收益成了一筆令人費解的“糊涂賬”。
業主們通過“上海物業”小程序查詢到的公共收益公示,數據堪稱魔幻:
2022年第三季度:停車費0元,廣告費2100元
2022年第四季度:停車費0元,廣告費2100元
2023年第一季度:停車費0元,廣告費2100元
2023年第二季度:停車費0元,廣告費84884.80元
2023年第三季度:停車費2100元,廣告費0元
2023年第四季度:停車費2100元,廣告費0元
在可查詢的11個季度中,一筆2100元的款項如同幽靈般出現10次。它在停車費與廣告費之間反復橫跳——當它出現在停車費時,廣告費必為0;當它出現在廣告費時,停車費必為0。唯一打破規律的是2023年第二季度那筆突兀的8萬多元廣告費。
更令業主們疑竇叢生的是2025年第一季度的公示:依舊只有那熟悉的2100元,且只有物業蓋章,沒有業委會的背書。
業主汪先生直言:“小區被分配到的公共收益之低,令我們無法接受,懷疑被打秋風了?!?/p>
業主們依據實際狀況估算:小區臨時停車位約60個,按24小時20元封頂、每車位月均400元計算,僅此一項季度收入就應達約7.2萬元。再加上電梯廣告季度收益約1.2萬元,公共收益遠非公示中那般寒酸。
這神秘的“2100元”究竟從何而來?又代表了什么?
撕裂的小區與遲來的審計
面對質疑,申廈物業負責人周先生做出了解釋。關于停車費收入,他強調業主估算過于樂觀:
小區地下333個產權車位(含開發商持有的70個)產生的停車費不納入公共收益。
真正產生公共收益的地面臨時車位“遠沒有60個那么多”,大約僅20個左右。
對于那筆引發軒然大波的84884.80元,周先生解釋是“該季度停車費和2022年度廣告費的總和”。至于收益分配比例,他透露了一個關鍵信息:曾與老業委會有“口頭約定”——大部分停車費和廣告費歸物業,以彌補長期未漲的物業費帶來的經營虧損。那筆2100元,則是物業特意“留出”劃入公共收益賬戶的。
這解釋未能完全驅散疑云。當記者追問臨時停車費實際基數及分配比例詳情時,周先生始終避而不答,只表示“請關注審計報告”。
這場風波也撕裂了小區業主群體。就在部分業主激烈質疑的同時,另有居民主動來到報社聲援物業:“現在的物業公司并沒有什么不好!”“反對現物業的一批業主帶節奏,撕裂小區,制造混亂?!彼麄兺瑯涌释该饔行虻墓芾?,但選擇了不同的表達路徑。
居委會張先生也證實:“支持物業公司的業主也有很多。”新舊業委會主任對此事的回避,更凸顯了小區內部的意見分歧與歷史糾葛的復雜性。
幸而轉機已現。2024年11月新當選的第三屆業委會已啟動關鍵動作:
1. 委托第三方審計機構:對上一屆業委會財務狀況進行全面審計,聚焦物業費收支、公共收益結存、維修資金使用等核心問題。
2. 推進物業選聘(續聘):完善治理框架,為小區未來管理奠定基礎。
申廈物業也正式向新業委會發出“續簽函”,承諾兩年內維持原物業費標準,并“積極努力提高服務質量”。居委會正積極協調各方溝通。
金色家園的“懸空合同”與“糊涂賬”,并非孤例。
它像一面鏡子,映照出許多小區在漫長時光中積累的治理沉疴:業主與物業間若缺乏有效溝通與良性互動,監督機制一旦失靈,信任便如流沙般逝去。
那筆游移不定的“2100元”和長達18年的合同真空期,最終傷害的是每一位業主對家園的歸屬感與信任感。當服務契約失去效力,當公共收益成為謎題,家園的根基已在悄然松動。
新業委會啟動的審計,是一場遲來的風暴,更是一次重建信任的契機。查清舊賬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建立公開透明、有效制衡的長效機制——讓每一分錢的流向清晰可循,讓每一次決策的過程陽光普照。
家園的和諧,從不建立在沉默的糊涂賬上,而誕生于每一位主人清晰堅定的目光中。
金色家園能否走出這長達十八年的管理迷霧,重新找回那份失落的契約精神?答案,正握在每一位業主的手中。
(本文案例來源于公開報道,觀點僅供參考。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blockquote>如果你認同本文觀點,請點贊、在看、轉發!
只有更多人關注,小區問題才能真正得到解決!
關注我,了解更多的物業管理方面的知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