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睿見Economy
2025年7月10-12日,2025中國汽車論壇在上海嘉定舉辦。本屆論壇主題為“提質向新,智贏未來”,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李邵華發布中國汽車行業可持續發展報告,并對報告進行解讀。
以下內容為現場演講實錄:
從2024年下半年至今,協會聯合責揚天下、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基于協會已經發布的《中國汽車行業ESG績效評價指南》等團體標準,開展了行業的調研分析,同時我們還結合國際最新的法規和國內主管部門的最新要求,針對汽車行業上市公司開展績效評價工作,并將分析結果納入《2024-2025中國汽車行業可持續發展報告》,接下來由我為大家解讀今年報告的主要內容和評價工作的相關情況。
當前中國汽車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受到政府引導、國際合規要求、行業推動、企業自身積極實踐等多方面因素的推動。
從國家政策層面看,中國對ESG發展的引導是全方位、多層次的。各部門通過制定ESG信息披露框架、推動可持續金融標準、強化公司治理等舉措,為各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明確的政策導向。近期,國務院國資委發布的《關于新時代中央企業高質量推進品牌建設的意見》明確提出,央企在海外經營和重大項目中將ESG作為核心內容。這一政策不僅體現了國家對ESG的高度重視,更釋放了強烈信號:中國企業的全球化發展應當與可持續發展深度融合。
從國際要求層面看,國際ESG監管框架正在快速形成。歐盟近兩年密集出臺了一系列法規,剛才多位演講嘉賓都提到了,《新電池法規》對電池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跡、回收利用提出了嚴苛要求;《禁止強迫勞動條例》要求企業徹查供應鏈中的勞動合規風險;而《零毀林法案》則對原材料來源的可追溯性設定了硬性標準。這些法規的出臺不僅為全球汽車產業鏈設定了更高的可持續發展門檻,也給中國車企的國際化布局帶來了直接壓力。對中國車企而言,這既是融入全球市場的必經考驗,也是倒逼自身ESG體系升級的契機——唯有將國際標準內化為競爭力,才能在出海征程中行穩致遠。
在推動汽車行業可持續發展進程中,協會一直在發揮相應的作用,通過系統性工作,持續推動行業ESG水平的提升。首先,在標準建設方面,協會牽頭編制并動態更新ESG系列標準和社會責任標準,為行業提供規范指引;連續多年發布《中國汽車行業可持續發展報告》,全面展示行業進展;同時通過開展可持續發展實踐案例評估工作,挖掘并推廣優秀經驗。其次,在專業賦能方面,協會專門成立ESG及社會責任專委會,搭建行業交流平臺,定期組織專題研討和培訓活動,昨天我們就組織了一天ESG培訓,幫助成員企業及時把握ESG發展趨勢。此外,協會積極拓寬國際視野,組織中歐企業ESG對話,舉辦可持續發展主題論壇,今天就是專項論壇,促進全球最佳實踐的交流互鑒。
中國汽車企業自身也在積極推進ESG管理和實踐,展現出了行業整體的積極態勢。目前,主流車企已建立起常態化的ESG信息披露機制,通過定期發布可持續發展報告,系統展示實踐成果。這一趨勢充分表明,ESG管理已成為車企戰略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正以更加透明、專業的方式回應各界的可持續發展關切。
接下來,我將通過介紹《2024-2025中國汽車行業可持續發展報告》,向大家展示過去一年中國汽車企業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的進展。
《2024-2025中國汽車行業可持續發展報告》是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組織行業企業和相關單位歷經數月編制的第11本報告。本報告梳理2024—2025年行業在經濟、社會、環境領域的可持續發展信息和績效,展示成果、典型實踐及ESG績效評價工作成果,為企業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提供參考。
該報告篇幅77頁,文字近5萬,包含4大篇章、70余個案例,涵蓋行業可持續發展背景、行業可持續發展行動、ESG績效評價成果及應用等內容。行業可持續發展背景部分包括梳理國際國內的合規要求與政策趨勢,強調可持續發展能力提升對于開拓國際市場、增強企業競爭力的價值;行業可持續發展行動部分精選整車及汽車供應鏈企業在環境、社會、治理維度的創新實踐;ESG績效評價部分詳細介紹了汽車行業上市公司企業ESG績效評價體系建設工作和評價結果。
在企業實踐方面,我們看到整車及供應鏈企業在環境、社會、治理多個維度均有亮點。環境領域,欣旺達電子建立電池護照數字平臺為新能源電池行業的追溯和監管提供了數字化解決方案,蔚來汽車的循環汽車實驗室通過線上追溯系統實現了“車到車”閉環回收。社會領域,金龍客車打造的車路協同平臺助力城市智能化建設,奇瑞汽車發布的出海數據合規白皮書為行業提供了重要參考。治理領域,上汽集團將ESG績效納入考核并與管理層薪酬掛鉤,廣汽本田以明確的戰略目標推動全域可持續發展變革。
下面,我將重點向大家介紹汽車行業ESG績效評價工作的進展和成果。為了讓ESG管理更具可操作性,我們構建了一套ESG績效評價體系,目標是推動行業從“自愿參與”轉向“實質性應用”。我們的核心目標是:
在企業端,將ESG轉化為核心競爭力,助力風險防控、市場溢價和創新發展;
在投資端,為資本配置提供科學依據,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
在行業端,整體提升ESG水平,為中國汽車產品出海和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本套評價體系在2023年協會發布《中國汽車行業ESG評價指南》等系列團標的基礎上,根據2024年最新國內外主流的信息披露標準,優化提煉了18個議題。我們也注重評價體系的行業特色體現,在產品安全與質量、技術創新等議題中,關注汽車新四化、整車產品獲得五星安全評級認證等行業特色內容。
在指標構建上,我們根據全球及中國最新ESG相關指引、標準構建了ESG指標,充分融入治理、戰略、風險管理、指標目標四支柱要素。為確保指標體系兼具專業性和實踐價值,我們邀請了行業專家、企業代表,共同研討,提出建議,并根據建議進行修改調整,獲得專委會及行業的認可。
協會參考MSCI、萬得等國際國內主流ESG評級體系,結合行業實際調整優化,形成五檔十級評級,精準量化企業ESG表現。
本次評價選取了110家中國汽車上市公司,包括A股和H股的整車企業與汽車供應鏈上的零部件等相關企業。基于數據可得性,評價以2023年度數據為基準,負面事件評價以2025年1月為基準時間范圍內,部分指標采用跨年度數據對比。為確保評價的公平性,信息均來源于企業公開信息和外部相關部門發布的信息。
從評價結果來看,行業整體平均分為0.42分,處于進取階段。從整車企業和供應鏈企業細分角度來看,得分相近,整車企業在較高評級階段的占比略高于供應鏈企業。
從按議題劃分的評級結果來看,汽車企業在產品安全與質量、環境管理、商業道德三項議題上的管理更加成熟、實踐更加深入,均處于優秀階段。而在生物多樣性保護、盡職調查兩個議題上的管理與實踐還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間。原因可能在于生物多樣性保護對多數車企仍是較新的議題,大家都沒有關注到,同時也缺乏成熟的評估工具和管理框架;盡職調查作為A股可持續發展指引中新提出的議題,其流程及信息披露尚未完全納入企業ESG管理體系信披管理中。
環境維度中,環境管理以0.64分的成績表現最佳,處于相對領先水平,而生物多樣性保護僅得0.15分,是環境領域的短板。樣本企業中,像吉利汽車、長城汽車等整車企業,玲瓏輪胎、青島雙星等供應鏈企業在環境維度的管理較為領先,分別處于所屬細分行業的前五。針對得分相對較低的生物多樣性保護議題,為大家展示玲瓏輪胎的實踐示例,供企業參考。玲瓏輪胎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作為中國大陸首家加入“全球可持續發展天然橡膠平臺”的輪胎企業,通過踐行可持續天然橡膠政策、開展生態影響評估和植樹等活動,做出了積極探索。
社會維度中,產品質量與安全以0.68分位居前列,供應鏈管理、客戶關系則較為一般。社會維度前五名企業,包括吉利汽車、蔚來、濰柴動力、銀輪輪胎等。在社會維度的議題管理方面,我們也發現許多優秀的實踐。例如吉利汽車在供應鏈管理上,設立專門工作組,建立多套評價體系,延伸至二級及以下供應商管理,并針對性開展能力提升,形成了可借鑒的經驗。
治理維度中,商業道德得0.62分表現較好,ESG治理、盡職調查仍有較大提升空間。吉利汽車、蔚來、比亞迪、德賽西威等企業以其出色的實踐,處于行業前列。其中,比亞迪、濰柴動力在ESG治理方面,通過設立首席可持續發展官、制定相關制度和戰略等,推動了ESG工作落地。這些案例也為行業在各議題上的提升提供了實踐參考。
為了更好將評價結果應用到更多方面,給資本方提供參考,我們選取了評分前50%的上市公司股票構建投資組合,探索了評價結果在投資領域的應用,前面也有相應的研究專家,像Wind相關領導也介紹了不同評級在投資價值當中的體現,我們也做了嘗試。結果顯示,基于ESG績效評價構建的汽車行業投資組合,其累計收益率穩定超越大盤指數,2024年10月以來的累計收益率穩定超越了中證、恒生滬深港汽車指數,證明ESG績效評價結果對股票篩選等投資行為有較強的參考價值。
這一評價結果對不同利益相關方都有重要價值,對企業而言,評價結果是價值可視化的窗口、行業對標的工具、管理優化的指南;對投資機構來說,可以作為決策支持和風險管理、價值發現的基礎;對行業組織來說,可通過匯總行業ESG數據,為政策制定提供依據,推動建立符合行業特點的ESG評價標準,搭建行業交流平臺。
協會后續將繼續推進汽車行業ESG績效評價工作,鼓勵也邀請更多企業能夠積極參與,企業可以通過向協會發送郵件申請評價,通過填寫問卷提供年度信息和數據。評價結果出具大約需要一周,合作伙伴中汽院將為企業頒發企業ESG績效評價第三方見證證書。
同時,協會將為參評企業提供實地調研、培訓、研討會、最佳實踐分享等活動資源,進一步指導與支持、幫助企業提升ESG績效評價。
以上是2024—2025年中國汽車行業可持續發展報告解讀暨汽車行業ESG績效評價工作成果的分享,感謝各位!我們也期待與各位行業同仁攜手,共同推動中國汽車產業ESG實踐邁向新高度,助力中國汽車品牌在全球市場贏得更大競爭優勢!
(注:本文根據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嘉賓審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