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消費者宋先生反映,其在河南思皓汽車銷售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河南思皓”)購買江淮牌汽車后,發現經銷商并無官方授權資質,且車輛來源成謎。歷經一年多的維權追問,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淮集團”)始終未公開回應車輛合法性問題,引發公眾對其內部管理是否存在漏洞及權錢交易的強烈質疑,事件持續發酵。
消費者購車遭“資質陷阱” 車輛來源引爭議
2023年11月,宋先生在河南思皓門店購買兩臺江淮QX-PHEV車型,總價接近40萬元。彼時,經銷商以“江淮汽車官方授權4S店”名義宣傳,承諾車輛為“旗艦版”配置。然而,提車后宋先生發現,車輛配置與江淮官方發布的參數存在多處不符,且通過江淮集團官方渠道核實,河南思皓從未獲得新車銷售授權。
“他們掛著江淮的招牌賣車,卻拿不出授權書,現在連車企都不承認他們的資質。”更蹊蹺的是,雖無銷售授權,宋先生的車輛卻能通過江淮官方售后系統進行維保,這一矛盾現象加劇公眾對江淮集團內部管理的質疑。
維權之路艱難 江淮集團沉默引猜疑
自2024年5起,宋先生多次向江淮集團客服、官方投訴渠道反映問題,要求車企說明河南思皓車輛的合法來源,并質疑是否存在“內部人員默許違規銷售”或“權錢交易鏈條”。但截至2025年6月,江淮集團僅以“已轉交相關部門處理”為由回復,始終未公開調查結果或解釋渠道管理漏洞。
對此,法學界人士指出,江淮集團對無資質經銷商銷售的車輛提供售后,既不符合行業規范,也可能涉嫌默許違規操作。若江淮集團無法厘清授權與售后的矛盾邏輯,消費者維權將陷入“有理無據”的困境,車企公信力亦將嚴重受損。
此外,消費者權益保護組織呼吁,車企應徹查“灰色利益鏈”,保障消費者知情權與合法權益。
行業觀察人士分析,此次事件折射出江淮汽車在銷售渠道管理中的共性風險:江汽集團對授權經銷商審核不嚴,導致“地下車輛”流入市場,消費者購車后若遇糾紛,往往面臨維權困境。若江淮集團無法給出合理解釋,其品牌信譽及行業監管機制的有效性將面臨嚴峻考驗。
截至發稿,江淮集團仍未就此事作出公開聲明。江汽集團與消費者之間本應是信任契約,但當授權資質成謎、車輛來源模糊、車企回應缺位,這份契約便岌岌可危。江淮集團此次風波不僅關乎一個品牌的市場口碑,更關乎整個行業的誠信基石。期待江淮集團深入調查,還消費者一個真相,也為行業立下一道規范的紅線。
本網將持續追蹤事件進展,推動真相厘清,維護消費者權益。在品牌信任與商業倫理的雙重考驗下,江淮集團能否直面問題、填補監管漏洞,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
責編:宋家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