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文叔,你的困難,我來解決
用智慧詮釋真相,讓公正照亮人間
信任是前提,理解是關鍵,付費是尊重
深夜炸場,7月10日上海市國資委高層連夜組織學習crypto,召開了圍繞加密貨幣與穩定幣的中心組學習會,分析了穩定幣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并就數字貨幣發展提出了建議,次日7月11日,加密貨幣市場就迎來一波小高潮,BTC順勢突破歷史新高,逼近12W大關,而股市的穩定幣概念股也是一頓飛漲。
會議主要是探討加密貨幣及穩定幣的發展趨勢,國企如何帶頭助力上海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
這距離上個月國泰君安在香港拿到了數字牌照交易之后,加密貨幣市場已經連漲3周,這次上海這個國際金融大都市必然也要開始有所動作了,上海與香港同為國際性金融大都市起步稍微慢點,而香港是給穩定幣發牌照立規矩,讓穩定幣能在監管之下規范運作,而上海負責搞技術基建讓穩定幣能夠流通起來。
國家正在下一個數字人民幣的大棋,而香港跟上海都是棋子,從而打破美元穩定幣現在在市場上一家獨大的局面。
今年可以說幣圈最熱最出圈的就是“穩定幣了”,阿里、京東紛紛在香港發行布局自己的穩定幣。
那么穩定幣能干什么呢?
穩定幣具有三大優勢:
1、相較于數字幣,穩定幣由于錨定法定貨幣,價值更加穩定,而一般的數字幣波動巨大。
2、相較于傳統貨幣,穩定幣轉賬效率更高。尤其是跨境支付,傳統電匯需要幾天才能完成,而穩定幣只需要幾分并且手續費更低。
3、定位優勢,香港明確將穩定幣定位為“支付工具”而非證券,推動穩定幣在支付、跨境轉賬等場景的應用。
兩個重點:
秒到賬”、“成本降低70%以上”
什么意思呢?全球金融、貿易交易基本都依賴SWIFT系統,這個系統非常繁瑣,資金到賬一般需要三個工作日,并且手續費高昂,很影響效率和成本,以及SWIFY系統淪為政治工具化,比如對鵝制裁,暴露了其系統性風險嚴重。
Visa處理一筆跨境匯款平均需要2天,費用高達5%,而USDC通過以太坊網絡實現12秒到賬,成本僅0.02美元。 Shopify商家在2024年黑色星期五期間,用USDC完成的跨境訂單量同比激增340%。
這種效率優勢直接沖擊著SWIFT系統,2024年穩定幣跨境結算規模達1.2萬億美元,相當于SWIFT日處理量的1.5倍。
可想而知,為什么各國都在爭相布局“穩定幣“的這個風口了。
國內已有不少頭部互聯網大廠在這一新興金融領域布局。
5月21日,香港通過《穩定幣條例草案》,該草案規定,任何法人在香港發布穩定幣,必須向金融管理專員申領牌照。與此同時美國的穩定幣法案也在緊鑼密鼓地推進中,全球穩定幣監管正迎來新的格局。
早在2024年7月24日,京東旗下的子公司京東幣鏈科技就在香港發布了穩定幣,該穩定幣與港元1:1掛鉤,京東是香港穩定幣發行人沙盒計劃的首批參與者之一。??
通過京東、阿里的行為也表明了一個趨勢,穩定幣已從“加密貨幣投機工具”演變為“下一代金融基礎設施”,而傳統巨頭的入場將加速行業的合規化與主流化。
誰掌握了穩定幣,誰就掌握了未來支付霸權,就像當年支付寶顛覆銀行一樣。
那么對于我們普通人來說,這些巨頭入局穩定幣,跟我們有什么關系呢?
像很多小白一聽到說發了一個什么幣,第一時間總會“本能性”的詢問:這個幣怎么買,怎么參與,所以不免會讓人無語。
其實就算你不了解,但從它的名稱和字面意思也應該可以意識到,穩定幣也就是價格穩定的幣種,那么既然價格穩定,你難道還想從中獲取到投機或投資的利益空間嗎,所以很多人總是一看到什么幣,總想著怎么從中賺一筆,撈一把,如果是這種認知水準還不如去買彩票碰碰運氣來得更強。
就算你想買,說白了也是日后拿來作為一個支付工具,就比如京東穩定幣,你就把它當成京東發的購物卡,代金券,主要用在京東生態(包括電商、物流、金融領域),也就是京東體系內使用,然后肯定也會跟人民幣打通,比如用數字人民幣1:1兌換JUSD(京東穩定幣),這樣應該就可以更容易理解。
所以穩定幣這個東西,跟我們普通人沒什么關系,這塊蛋糕沒我們吃的份,只是這些巨頭們的資本游戲,以后如果方便我們來購物買東西什么的,再去按實際需要選擇即可。
以前我國是不支持加密貨幣的,因為它不可控、不可信,把貨幣的發行與監管交給非官方機構,尤其是非中國機構,安全性沒有保障。
所以在加密貨幣發展的過程中,我們非常保守,從2013年-2021 年開始,在幣圈熱度最高的時候,國內都相繼出臺了不上的緊縮政策,最近的就是2021年由最高人民法院明確指出,虛擬貨幣不具備法償性,與之相關的業務活動均屬于非法金融活動。
不過隨著區塊鏈技術的成熟跟應用場景的相繼擴大,整個虛擬幣市場在全球慢慢開始得到投資者認可,國內國外簡直是冰火兩重天的態度。
甚至國外誕生了用美元等主流貨幣做信用背書的“穩定幣”,注意,那時候的穩定幣還不是現在官方版本的穩定幣。
2014年7月,加密貨幣交易平臺Bitfinex組建的泰達(Tether)公司發行了以1:1比率錨定美元的泰達幣(USDT),Tether公司承諾流通中的USDT由100%美元存款背書且已通過第三方審計。
兩個關鍵點,“1:1錨定美元”、“100%美元存款背書”,它基本就將虛擬幣跟法定貨幣劃了等號,截止到今年五月份已經有2497億美元的規模。
在穩定幣發展的時候,我國做了一件事,搞了個“數字人民幣”。
中國的數字人民幣在構建規避SWIFT系統的交易方式,像支付寶一樣直接點對點,高效且手續費用低廉。 然后,出現了一個問題,美元作為世界主流貨幣,每天龐大的流動量,如果有便捷、便宜的結算方式,它能不盯著么?
果然,美國找到了現成的“數字人民幣”,也就是上面提到的穩定幣,1:1錨定,由存款背書,可以直接點對點交易,快速到賬,低廉手續費,于是,官方的“穩定幣”就誕生了。
中國的數字人民幣出來很早,2014年立項,2019年正式試點,但是還沒有徹底搞好,美元穩定幣橫空出世,在國際支付方面完全替代數字人民幣的效應,導致現在數字人民幣有點尷尬。
而國內的兩家互聯網大廠"螞蟻"跟"京東"準備在海外尋求的穩定幣牌照首先也只是美元穩定幣,那些想穩定人民幣的可以意淫一下,市場決定思維,在如今美元穩定幣經過幾年的發展體量已達到幾千億美元的市值了,人民幣的穩定幣想追短時間趕上已經不可能了。
所以在數字貨幣方面,我國的保守態度錯過了發展,現在需要重新學習,看看能不能又監管又穩定,還不用放棄搞了一半的數字人民幣。
錯過不是錯誤,畢竟虛擬幣造成了很大的亂子,謹慎點也正常。
我很支持官方組織學習新鮮事物,相關人員必須了解它才能更好執行它。
我國有個特色“外行領導內行”,被社會廣為詬病。
學習是好事,日本曾錯過了互聯網時代,造成了落后,于是首相石破茂不再保守,組織五名大臣去學習AI專家的課程,研究其發展與作用。
現在是技術時代,誰跟不上誰就落后,沒有蛋糕可分,我們愿意學習加密貨幣,說明不再排斥。
不過中國的加密貨幣說到底,根本不是技術問題,而是解決不了虛擬幣所帶來的負面效應,包容不了一件事物的兩面性,所以干脆一刀切了之。
而現在未來以來,歷史的洪流終將裹挾著前進,不為任何人而活!
所以,上面也不得不重視起來美元穩定幣的沖擊,正在積極籌備應對
且看且待后續如何吧。
也許加密貨幣在國內,離合規真的不遠了!
我是文叔,關注幣商事務所,專注加密圈法律法規,銀行卡司法凍結、兩卡懲戒申訴、幣商OTC、安全出U渠道等領域。
遠離違法犯罪,少走彎路,
沒事多看文章,有事付費咨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