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陽沽酒客的印象中,瀘州最早的學校游泳池在廣營路小學。廣營路小學的這個泳池,是學校出了一部分錢,當時在校的學生也湊了一部分——那個年代,哪怕幾塊幾毛,對大家來說也是筆不小的數目。最“不幸”的要數當時即將畢業的六年級學生,他們交了錢,相當于貢獻給了母校,自己卻沒能享受到,不知道后來有沒有回來體驗過。而四年級、五年級的學生,還能在接下來的兩個夏天用上它。
那時的兩個泳池(廣小和后來的忠山公園泳池)規模都沒法和現在比,但在當年已經算不錯了。
說到最早的戶外收費泳池,應該是在忠山公園內。不過它不是忠山公園自己經營的,而是劃了一塊地盤給體委(現在該叫體育局了吧)。進忠山公園要收一道門票,去游泳還得再買一張票,價格不算貴,也能買月票。
泳池分兩個:小池子不大,有點像室內,曬不到太陽,水特別涼;大池子在外面,有淺水區和深水區,旁邊還有個小看臺。這里以前應該辦過一些小規模的比賽。那會兒學校組織的體育課、體育活動一般沒有游泳項目,但廣營路小學是個例外。
后來,慢慢有了忠山水廠的游泳池,我沒去過,但很多人會去。再后來,六中(現在的瀘州高中)有了室內泳池,之后泳池就越來越多,環境、設施也漸漸有了規模。時代確實在變啊。
那個年代,瀘州的孩子多是長江邊長大的,很多人會去長江或沱江里游泳。但城里的孩子相對“溫順”些。從教育角度來說,游泳是被鼓勵的,“人生自信二百年,會當擊水三千里”嘛。可問題是,瀘州的長江和沱江雖說是母親河,卻從來都不溫柔。不管會不會游泳,不管是過去80后的家長還是現在的家長,都不建議孩子在沒有大人陪伴的情況下去江邊游泳,即便有大人陪,也不建議帶孩子去,因為風險實在難預估。
那游泳池就絕對安全嗎?也未必。我記得當年在河南待過一段時間,聽說有個游泳池里,一個小孩在有教練的情況下還是溺水了,沒能搶救過來,家人哭得撕心裂肺,想想都讓人難受。
游泳確實是項好技能,能鍛煉身體,如果有條件,大人帶孩子去泳池練習挺好的。但要不要去長江里游,就各有說法了。
如今,忠山公園的泳池因為公園變成公益單位,已經拆了,原地修了個池子,還立了帶“忠”字的文化標識,很多人應該都見過;廣小的泳池好像也沒了。
其實,游泳能培養的,更多是對水的認知——如何通過水鍛煉自己、保護自己。現在經濟發展了,學校和公共場所的游泳培訓越來越多,但我們那個年代不一樣。80后的父輩大多會游泳(女性少些,男性多些),我們小時候膽子也大,就算不會在長江里游,也會去江邊踩水,現在想想,其實藏著不少風險。老話說,每年夏天長江都會“收人”,叫“換臍帶”,聽著就挺嚇人的。
我至今游泳技術也就一般,在泳池里劃幾下還行,到長江里是萬萬不敢的。或許會有人嘲笑長江邊長大的孩子不會江游,但我覺得沒什么,自己開心就好,對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