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球開放式耳機市場占有率的領頭羊,南卡此次交出的答卷絕非小修小補。OE Nova承載著“不妥協的音質,無負擔的聆聽”的品牌哲學,將聲學科技與人體工學推向全新高度。
拆開簡約的白色包裝盒,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卡其色的充電倉,最近不止怎的,特別喜歡這種配色的數碼產品~有種非常復古的味道,盒子里的配件不多,除了耳機本體,就是一根充電線了,至于說明書就沒必要看了,上手十分簡單。
南卡OE Nova的充電倉輕薄圓潤,可以輕松放入口袋,它的表面并非光滑,而是有一種特別的瑟瑟的質感,不易殘留油漬。
充電盒的前側有一個LED燈,可以顯示充電狀態,USB接口則是設計在右側邊。耳機單次9小時續航足夠支撐一趟跨國航班,充電倉補充能量可達30小時總量。更驚喜的是快充能力——午休時充電15分鐘,下午又能暢聽一小時。
耳機是平躺在盒子里的,拿去非常方便。
過去我對開放式耳機的認知止步于“運動可用但硌耳朵”,尤其對眼鏡黨堪稱酷刑。而OE Nova徹底顛覆了我的認知。它首創的AirFlow貼耳技術基于對10000+真實耳廓的深度建模,重塑了重量分布與接觸路徑。
指尖滑過耳機表面,親膚硅膠的觸感令人驚艷。它模擬了人體肌膚的細膩質地,溫潤不冰涼,長時間接觸也不會產生粘膩感。這種跨尺度的仿生設計,從分子結構到宏觀形態都實現了人造物與生物組織的無縫銜接,真正做到了“久戴不疼、不過敏、不滑落”的終極承諾。
更讓我驚喜的是與眼鏡的完美兼容。南卡獨創的EAA2.0懸停舒適技術在支架接觸面植入仿生蜂巢結構,將傳統單點壓力分散為28個微接觸單元。實測中,即便同時佩戴厚重板材眼鏡,耳廓壓強也低于4kPa閾值。秘密在于內部微型壓力傳感器與形狀記憶合金的協作,實時動態調整夾持力。
實測單個耳機重量:僅為6g,長時間佩戴沒有任何負擔。
開放式耳機長期被詬病的漏音問題,在DS 2.0定向音頻投送技術面前徹底成為歷史。我在辦公室實測:同事坐在一米外,即便將音量調至70%播放電子樂,對方僅能聽到微弱節奏律動(約38dB),低于空調運轉的背景噪音。當我在咖啡館接通電話時,對方明確反饋人聲清晰度遠超普通耳機,南卡AI智能降噪系統通過指向性雙麥克風陣列,有效過濾了拿鐵機的蒸汽嘶鳴與背景交談。
本人佩戴的是智能眼鏡兒,眾所周知這類眼鏡兒的鏡腿非常粗,但我依然能夠非常舒服,且長時間的佩戴它,異物感非常小,整體佩戴舒適度十分出色。
曾經我一度認為,開放式耳機音質天生遜于入耳式,直到OE Nova用聲音給了我當頭一棒!在播放《波西米亞狂想曲》時,鋼琴前奏的晶瑩剔透,弗雷迪·墨丘利嗓音中的顆粒感與戲劇性張力分毫畢現,合唱部分的空間定位清晰可辨。最震撼的是鼓點襲來時的低頻表現:Super Bass 4.0單元通過僅0.0096mm的LCP流延鈦聚合物震膜,釋放出雷霆萬鈞卻毫不渾濁的底鼓聲浪,胸腔隨之共振卻不轟頭。這種100%瞬態響應速度與2倍音域拓展的技術參數,在聽覺上轉化為令人顫栗的臨場感。是的沒錯,現在的開放式耳機,已經在失真控制上做得十分接近于入耳式耳機了,無論立體感、聲音層次,還是對于音樂氛圍的烘托,都達到了令人滿意的程度,更為值得一說的是,它的藍牙5.4,可以讓音畫同步得到大幅度提升,已經能夠跟內些主打游戲場景的真無線耳機媲美了。
目前我已經使用南卡OE Nova一周左右的時間了,我發現自己再也回不去傳統耳機了。無論佩戴還是音質,它都讓我很滿足。當音樂在顱腔內自然回蕩而雙耳自由呼吸時,我忽然領悟到:真正的聽覺自由,不是與世隔絕的沉浸,而是讓音樂成為生活背景的詩意共鳴。如果你正在尋找一副既能保護聽力又不妥協音質的耳機,南卡OE Nova絕對值得你立刻行動——畢竟好的產品,會成為你的身體記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