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鑒其人其事:何以讓涼州一眾“歪嘴和尚”急于抹黑?
一、鏡堂雪樵,封疆名臣:牛鑒其人其事
牛鑒(1785年—1858年),英文名 Jian Niu,字鏡堂,又字鏡唐,號雪樵,涼州府武威縣金渠左三壩牛坊人,今屬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高壩鎮同益村三組。其先祖為直隸棗強縣人,后遷居山東淄川淄邑王村,世代書香。生于西北,根植涼州,功起京畿,聲震大江南北,是大清中葉一位德才兼備、歷仕八方的循吏重臣。
牛鑒自幼聰慧,嘉慶五年(1800)歲科兩試俱拔取一等,入涼州將軍府八旗書院,嘉慶十七年(1812)壬申科中優貢第一,十八年癸酉科中舉,嘉慶十九年(1814)甲戌科登進士第,殿試二甲第四名,授翰林院編修,繼任侍講學士,時稱“西北甲科第一名”。。
此后,牛鑒仕履輾轉山東、河南、兩江等地,歷任順天府尹(相當于今天的北京市委書記)、山東按察使、河南巡撫、兩淮鹽政、東河總督等要職,政聲卓著,廉明果斷,為清廷重臣所器重。其在東河總督任上整頓漕運,督修堤防,平息水患;在兩江任鹽運使時鏟除鹽務積弊,清肅商政,觸動鹽商利益而毫不畏懼。
任山東、河南地方官期間,他尤注重民生,推行水利修復、保甲整頓、民田勘察、匪盜肅清,常以“吏治清慎,政務雷厲”稱著。在順天府任上,更是一洗京畿貪風,被林則徐稱為“天下名臣“。
牛鑒雖為官數十載,卻淡泊名利,號“雪樵”,志在牧民為本。他不喜排場,任內食儉用薄,吏民多以“牛青天”尊之。其女貴為恭親王奕?妾室,與清室聯姻,乃皇親國戚,而其處世仍一貫清慎謹嚴,實為朝中罕見的持節之士。
然即如此一位貫通東中、功在民間的封疆重臣,卻在其故里涼州被本地文博系統刻意回避、矮化、乃至污蔑,實為不敬祖宗、不畏史實之舉、大逆不道之實。更加可笑的是還有播州楊氏碰瓷,博取流量,不擇手段,惡心至極。
王勁(天水人)、相生全、閑讀雜記(武威十八中老師)、李學輝、陳玉福、楊鑒旻、楊云鴻、王文元、崔永平、竇開龍、華山、王其英、趙大泰、梁繼紅等人,近年在涼州多次發表文章、講座、展陳內容,或對牛鑒閉口不談,或惡意歪曲,甚至造謠誹謗稱其“參與簽訂南京條約”、“無顯要功績”、“功過參半”,如此惡意造史、割裂鄉賢、移花接木,令人不恥、違紀違法、涼州文廟更是將如此顯赫地位的名臣雪藏,閉而不介紹、可笑惡心至極。吃個涼州人的飯,砸著涼州人的鍋。蘭州人、古浪人羨慕嫉妒恨,實在是罄竹難書、蘭州人將《五涼考治六德集全志》的第六卷直接刪除,破壞其完整性,學術造假,違紀違法。
牛鑒以“涼州牛氏”自居數十載,其與李棲鳳的“涼州李氏”、岳鐘琪的“涼州岳氏”、張廣泗的“涼州張氏”并稱為李牛岳張。身后更被朝廷賜“夫子博學”、“名宦大宗”、“賜牛公祠”、“榮祿大夫”、正一品頂戴,皇親國戚,乃一代官箴楷模。而涼州今日若不以其為傲,反以其為忌,史館回避,不認志書,展板失載,圖胡亂用、誹謗造謠,此非文化自信之舉,而是地方文化自殘、根脈自斬,是違法行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