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三伏天從7月20日開始,到8月18日結束,總共就30天。這是近十年頭一回中伏只10天,可別以為天就不熱了。農歷六月廿六入伏,妥妥的晚入伏,農諺說“晚入伏旱干田”。
入伏頭天是雙日子,按老說法屬于“母伏”,“母伏悶”可不是虛的。
今年還是“秋包伏”,立秋后第九天進末伏,民間都說“秋包伏,熱死牛”。三伏天基本全在閏月里,往年經驗看,秋老虎可能厲害得很。氣象上解釋,晚入伏雨帶北堆,北方可能高溫少雨,南方雨水偏多。
對農民來說,這樣的伏天暗藏不少挑戰,得提前做好準備。北方玉米、大豆正值生長期,干熱天氣多,得留意土壤墑情。要是長時間不下雨,該灌溉的灌溉,別讓莊稼渴著了。
南方地區雨水可能偏多,要檢查排水系統,別讓莊稼泡在水里。
菜地、果園遇到干熱,及時補水是關鍵,早晚澆水別中午弄。大棚種植戶得把通風降溫做好,別讓高溫把苗悶壞了。養殖的鄉親注意,圈舍一定要保持通風,給牲畜充足飲水。
伏天悶熱,人也容易中暑,下地干活盡量避開中午最熱的時候。
草帽、水壺這些防暑物資提前備好,別硬扛著高溫干活。老輩人傳下來的農諺,像“公伏兇,母伏悶”,可以當作參考。
但現在種地不能全靠老經驗,手機上的天氣預報也得多看看。滴灌、防蟲網、遮陽網這些設備該用就用,科技能幫不少忙。
山區地勢高低不平,排水更要提前規劃,別讓山洪沖了莊稼。
平原地區灌溉方便,但也要注意節水,別浪費水資源。湖區周邊濕度大,作物容易生病,得提前做好病蟲害防治。有人擔心三伏天縮短,莊稼生長會不會受影響。
其實莊稼收成咋樣,還得看后面管理跟不跟得上。該打農藥的打,該施肥的施肥,別光等著老天爺幫忙。
這幾年極端天氣不少,老話未必全準,自己多上心最靠譜。我個人覺得,老祖宗的經驗是智慧,但科學方法更有保障。現在把準備工作做在前頭,到時候心里才不慌。
接下來這伏天,大家得多關注天氣預報,留意天氣變化。
家里有老人孩子的,防暑降溫一定得做好,別馬虎。關于今年三伏天,大家還有啥不一樣的看法,都可以說說。總之,提前應對高溫多雨,把該做的農事做到位,心里才踏實。
莊稼能不能豐收,不光靠天氣,更靠咱們自己勤快。記住了,早準備、早行動,才能少受災、多增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