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否在膝蓋前方摸到一個不痛不癢
但逐漸增大的小包塊?
可能是表皮樣囊腫!
什么是表皮樣囊腫?
不是腫瘤! 它本質上是表皮細胞在皮膚深層“安家落戶”形成的良性囊狀結構。
成因: 通常由輕微外傷(如撞擊、反復摩擦)導致表皮細胞被“埋入”皮下,逐漸增生并分泌角質形成。
特點: 位于皮膚或皮下,邊界清晰,質地中等偏硬,中央可能有個小黑點(開口),一般無痛,但可能因感染、增大或壓迫周圍組織引起不適。
為什么囊腫需要手術剝離?
美觀問題: 位于膝蓋前方,影響外觀。
不適感: 增大后可能引起脹痛、壓迫感,或限制膝蓋活動(如跪姿)。
感染風險: 囊腫容易繼發細菌感染,導致紅腫熱痛甚至流膿。
破裂風險: 外力撞擊可能導致囊腫破裂,引發劇烈炎癥反應。
明確診斷: 手術切除組織送病理檢查是確診的金標準。
近日,青村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外科門診成功為 81歲高齡患者完成直徑 5 厘米的左膝部表皮樣囊腫切除+皮瓣形成手術,為患者解除多年病痛。
石老伯的左膝部囊腫已伴隨他多年,囊腫越長越大,足有六七歲孩童拳頭大小,隨著時間推移已經影響行走,日常走路都一瘸一拐。考慮到自己年事已高,經不起長途奔波就醫的折騰,經家人多方打聽,找到該中心外科副主任醫師楊賢煒。楊醫生在詳細問診和全面評估后,與石老伯及其家屬充分溝通,決定為其實施腫物切除手術。
手術當日,在楊醫生主刀和手術團隊的協作下,手術井然有序開始。當楊醫生劃開患者皮膚,發現囊腫底部壓迫部分髕韌,已影響韌帶活動。他迅速換用精細的蚊式鉗和眼科剪,運用 “鈍性+銳性剝離”手法,把控精度毫米推進層層分離。經過一個小時,在未損傷髕韌帶的前提下,終于完整剝離了囊腫。
因部位特殊,活動度較大,影響傷口愈合,楊醫生當機立斷精確計算轉位角度,進行巧妙縫合,避免傷口愈合和功能損害。術中屈膝測試顯示關節活動度達120°,遠超預期90°的安全值,手術圓滿成功。
術后,楊醫生及護理團隊向家屬耐心講解傷口維護、飲食健康、臥床姿勢和活動規范等注意事項。后續出院后隨訪,家屬表示石老伯的傷口恢復得特別好,愈合順利,已能試著在床上慢慢屈伸雙腿,活動時膝蓋也不疼了,在家門口就解決了多年的困擾,省心又安心。
楊賢煒 副主任醫師
畢業于上海中醫藥大學臨床醫學專業,擅長骨傷科、普外科、皮膚科及耳鼻喉科等各類門診手術。
坐診時間:
青村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青村鎮人民路338號)
全科診室9(外科)每周一
上午8:00~11:00
青村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錢橋分中心
(青村鎮錢橋社區長豐路45號)
全科診室3(外科)每周三、四、日
8:00~11:00;13:00~16:00
報送:沈群(區衛生健康委)、衛瑛潔(青村社衛)
編輯:王鵬
? end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