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提供
7月8日,由中國美術家協會《美術》雜志社、重慶市美術家協會指導,四川美術學院主辦,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承辦的成渝美術館聯盟學術季——“新現場·新未來:2025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美術館高質量發展論壇暨聯盟年會”在四川美術學院舉辦。
論壇現場
論壇以“新現場·新未來”為主題,旨在聚焦新時期美術館置身于加快建設文化強國、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數智技術驅動、傳播范式轉型、觀眾需求改變等諸多背景交迭的新現場,正在從空間型藝術殿堂轉型為智識型文化引擎,以期彰顯在空間重構、機制運行、學術研究、策展敘事、社會美育、全民共享、場域賦能等方面的創新路徑與行動策略。活動通過主旨論壇、特色項目推介及圓桌討論三個專題板塊,邀請并聯動成渝地區內外行業專家、業界代表、研究學者和聯盟成員,探討美術館未來方向,促進對話合作與經驗交流。
圓桌討論現場
中國美術家協會《美術》雜志社社長冀鵬程發言
中國美術家協會《美術》雜志社社長、北京美術家協會策展委員會秘書長冀鵬程通過介紹中國美術家協會三類展覽的運行模式(全國性綜合大展、各藝委會屆展、青年伙伴計劃),分析了美術館在新時期、新場景下的新使命與新模式。通過系統分析其策展機制、評審體系與運營模式,探討了當代美術館在文化生態變革中的轉型路徑。
成都市美術館副館長肖飛舸發言
成都美術館副館長肖飛舸分享了成都市美術館的運營策略,指出“以觀眾為導向”和“與城市共生長”。她講道:“作為新館,在沒有學術積累和豐富館藏的情況下,成都市美術館通過吸引觀眾和粉絲,爭取政策資源和社會力量。成都市美術館的定位與城市發展策略緊密相關,致力于成為國際藝術交流平臺和城市文化樞紐。雙年展不僅是成都市美術館的文化品牌,也是城市國際化推廣的平臺,可以拉動文旅產業和周邊商業消費,用數據說話,爭取更多資源。此外,成都市美術館注重區域協作,積極參與成渝美術館聯盟;通過美育跨界,構建館校社區合作網絡,探索藝術與科技的融合;并打破博物館與美術館的壁壘,形成行業共識,促進行業發展。”
四川美術館館長吳曉東發言
四川美術館館長吳曉東從兩方面探討了川渝美術館高質量發展。他指出,四川美術館經歷了建館基礎期、硬件提升期和優化期,在展覽、公教、典藏、研究、推廣等方面多職能配合,多品牌共進。他探討了美術館發展的趨勢與實踐路徑。觀念上要進行重構,核心價值從‘物’轉向‘人’,在硬件上進行空間再造與功能重構,實現生態美術館理念,在軟實力上強化情感連接與公共價值。實踐路徑上,要擁抱科技,重塑服務與體驗邊界,運用數字技術,進行大數據分析,實現沉浸式體驗革新。同時,要加強館際協同與資源融通,破解發展不均衡的難題,通過資源共享、跨界合作、社區營造等方式,構建開放包容的交流平臺。
今日美術館執行館長晏燕發言
今日美術館館長晏燕分享了今日美術館的運營策略,她表示:“今日美術館專注于當代藝術、科技藝術、設計藝術三個方向,并重視與公眾、社區的聯系。”她提出四個關鍵詞:展覽(知識生產)、教育活動(互補互鑒)、數字化(未來演進能力)、藝術家扶持(創作生態營建)。同時,重視社區文化影響力的建設,加強院校合作與國際合作,引導行業峰會和專業對話。內容體系上,今日美術館從當代藝術拓展到藝術科技和藝術設計,衍生出多個品牌項目,并探索與商業品牌的合作,尋求可持續的營收模式。公共教育項目涵蓋多個板塊,注重藝術療愈,發揮今日美術館作為美育場所的社會調節功能。
重慶美術館辦公室主任高冠峰發言
重慶美術館辦公室主任高冠峰代重慶美術館館長王發榮做主旨發言,發言內容聚焦于“以美術館藏品高水平利用為引擎,驅動美術館高質量發展新格局”。他指出:“藏品是重慶美術館的核心資源,但目前大量珍貴藏品尚未充分活化。他提出三大實施路徑:一是深化研究,系統性挖掘藏品的歷史、社會與文化價值,并將成果轉化為高質量展覽項目、學術出版物、公共教育課程等;二是創新策展,活化教育。摒棄簡單地作品羅列,轉向以問題意識、文化脈絡、情感共鳴為核心的策展理念;三是成渝雙城,協同共贏。實現藏品高水平利用,不能單打獨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美術館聯盟的成立,為我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協同平臺。”
四川音樂學院美術館館長、四川音樂學院成都美術學院副院長曾楊發言
四川音樂學院美術館館長、四川音樂學院成都美術學院副院長曾楊分享了四川音樂學院美術館作為新建高校美術館的創新實踐。他指出:“作為成都美術學院籌建的重要配套設施,該館立足資陽校區獨特的區位優勢,致力于成為連接成渝藝術發展的橋梁。作為高校美術館,四川音樂學院美術館以立德樹人為根本,通過大師展、青年策展人計劃等項目,將展覽轉化為教學資源,培養具有藝術專業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的復合型人才。通過引入商業機構資源、設置實踐課程等方式,切實解決學生就業出路問題;并創新性提出‘商業、學術、公共教育’三位一體發展模式。”
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何桂彥發言
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館長何桂彥指出:“川渝地區擁有深厚的文脈和歷史資源,中國現代美術的根基深深植根于川渝地區。作為現代美術教育的重要發源地,四川和重慶為中國現代藝術教育的推廣與發展作出了核心貢獻。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背景下,川渝美術館聯盟正著力打造品牌性藝術項目,推動區域文化發展。成都雙年展與上海雙年展成為全國雙年展的重要標桿,而重慶青年美術雙年展雖面臨經費壓力,仍堅持為區域藝術注入活力。公共藝術成為城市文化新亮點,重慶通過燈光藝術季、美術館之夜等項目激活城市空間,成都則以南嶺藝術區等實踐引領藝術生態。鄉村振興方面,羊磴藝術合作社等探索展現了藝術介入鄉村的潛力。未來,成渝美術館聯盟將整合民營機構資源,構建多元藝術生態,共同推動雙城文化高質量發展。”
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副館長尹丹主持論壇
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副館長尹丹主持論壇并講道:“此次論壇旨在聚焦新時期美術館置身于加快建設文化強國,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數字技術驅動傳播范式轉型,觀眾需求改變等諸多背景交疊的新現場,尤其是正在從空間型藝術殿堂轉型為知識型文化引擎,在諸多方面的創新路徑與行動策略。”
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學術部主任寧佳
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學術部主任寧佳主持特色項目推介板塊并講道:“四川美術學院美術館希望以此為契機,旨在構建一套可持續的藝術生產機制,并通過戰略優化與資源協同,激發內部創造力與活力。此舉的核心目標在于匯聚嘉賓的集體智慧,共同探索美術協會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徑,這也是我們創辦該文化板塊的重要宗旨。”
圖片由主辦方提供
編輯 | 黃家馨
制作 | 黃家馨、劉根源
校對 | 安亞靜
初審 | 賀 瑋
復審 | 馬子雷
終審 | 金 新
《中國美術報》藝術中心內設美術館、貴賓接待室、會議室、茶室、視頻錄播室,背靠中國國家畫院,面臨三環,功能齊全、設備完善,誠邀您到此舉辦藝術展、品鑒會、研討會等活動。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西三環北路54號
聯系人:王會
聯系電話:010-68464569 18611300565
《中國美術報》為周報,2025年出版44期。郵發代號:1-171
1.全國各地郵政支局、郵政所均可訂閱,264元/年
2.直接向報社訂閱,發行聯系人:吳坤 電話: 13071178285
新聞熱線
電話:010-68469146
郵箱:zgmsbvip@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