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周榜單的發布是不是還有日榜單?嚴重地誤導、歪曲行業的運行事實情況,我們企業怎么知道其他企業每天賣了多少車呢?所以這一聽,就是站不住腳的。”
“我們跟了價格戰,也參與了內卷。我們是一家膽子比較小的企業,總是跟著別人干好事,也跟著別人干壞事。”
“廣汽已全面進入‘戰時狀態’……力爭在2027年實現自主品牌銷量200萬輛,實現廣汽集團二次騰飛。”
7月10日至12日,以“提質向新,智贏未來”為主題的2025中國汽車論壇在上海嘉定舉行。全球車企及相關行業人士,探討產業高質量發展,促進全球汽車深度交流與合作。那么,這些車企都談了哪些觀點,小艾對此進行了梳理。
反內卷:奇瑞承認參與價格戰
中國汽車產業,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好消息是,中汽協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付炳鋒介紹,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預計將達到1600萬輛,滲透率有望超過50%。
今年上半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近694萬輛,滲透率為44.3%。這意味著今年下半年新能源汽車銷量預計將突破900萬輛,普及率進一步提升。
但壞消息是,在高度“內卷”的競爭下,車企普遍面臨增收不增利的情況。
奇瑞汽車董事長尹同躍倒是非常坦誠,他應該是首個站出來承認自己參與了“內卷”的車企,“奇瑞此前參與了車市價格戰,參與了‘內卷’,但已經有所調整”。
他提到,奇瑞也在積極開發新技術,但在新技術上車方面很膽小,宣傳上也不敢得罪誰,所以只有自嘲:“我跟我們內部說,我們現在不追求銷量的排名,質量的排名比銷量重要,利潤的排名不如創新重要。(調侃)可能我們銷量搞不過別人,所以我們換一種方式。”
寶馬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高翔也明確表示,內卷式競爭將阻礙產業的健康發展。其坦言,持續的價格戰已將行業盈利能力降至極低水平,如果得不到有效解決,將引發質量妥協,遏制創新,并最終影響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高翔呼吁汽車制造商應堅持長期主義,加強自律,維護產業的共同利益。承諾縮短對供應商的付款賬期是積極的第一步。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會長徐念沙也同樣提到“賬期”話題。他說,需聚焦產業生態重構,在避免無序競爭、減少拖欠賬款等方面取得實效,共同打造風清氣正、健康奮進、團結合作的行業發展新格局。
針對愈演愈烈的“內卷”,有關部門和行業協會坐不住了。付炳鋒就提到,今年3月,中汽協發布《關于規范企業數據發布的倡議書》,及時叫停企業發布“銷售周榜單”。
此外,在上海車展前夕,發布《關于規范駕駛輔助宣傳與應用的倡議書》,強調壓實企業責任,規范對自動駕駛過度營銷和虛假宣傳;5月,發布《關于維護公平競爭秩序,促進行業健康發展的倡議》,這是行業出手整治無序“價格戰”系列行動的舉措,為行業亂象踩下剎車。
為嚴格防止“內卷外溢”,中汽協正在采取措施,推動企業在出海過程中尊重當地文化和法律,保證出海有序成長。這段時間以來,反內卷工作取得了積極的進展,行業主流企業也主動作為,加強自律。
智能化:多家車企瞄準L4商用
汽車產業如何破“卷”?除了監管部門在行動,不少車企也試圖在電氣化、智能化等領域,努力“殺出一條血路”。
謀求新路線!今年以來,增程式汽車市場發展勢頭依舊不減。2025年1-6月,插電式混合動力產銷分別完成247.9萬輛和252.1萬輛,同比增長28%和31.1%。
銷量的提升,也吸引越來越多的玩家入局。廣汽集團董事長、總經理馮興亞表示,通過對市場充分的洞察和分析,廣汽意識到,增程和插電車型必將與純電產品長期伴生發展。因此,基于過去十年的技術積累,廣汽會快速調整車型和技術路線布局,迅速投入新產品。
從今年開始,廣汽將持續導入多款增程和插電車型。例如,今年8月將正式上市交付的廣汽昊鉑HL增程版,便是廣汽在此領域的力作。同時,基于用戶對經濟性的高要求,廣汽以1度電行駛12公里為目標,強力攻關極致電耗。
面向未來,馮興亞表示,廣汽將以“番禺行動”為引領,在堅守汽車安全和功能價值底線的基礎上,為用戶提供一流的功能價值和“情緒價值”。通過轉型、變革、重構打贏“用戶需求、產品價值、服務體驗”三大戰役,力爭在2027年實現自主品牌銷量200萬輛,實現廣汽集團二次騰飛。
這個目標想要達成并非易事。要知道,今年上半年,廣汽集團累計產量為80.17萬輛,與去年同期比較下降6.73%。單就6月來看,廣汽本田、廣汽傳祺、廣汽埃安銷量均同比下滑兩位數,尤其是廣汽埃安同比下滑了22.6%。
謀求新技術!馮興亞還提到,面對“智能化下半場”,廣汽實現了智能輔助駕駛城區NDA在廣汽昊鉑、廣汽傳祺、廣汽埃安的全面搭載,并力爭在今年下線首款前裝量產L4高度自動駕駛車型。
無獨有偶,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規劃部總經理潘吉明也同樣提到L4級自動駕駛時間表:在智能駕駛領域,上汽集團計劃在2026年實現L4級自動駕駛的商業化應用。
在用戶普惠層面,上汽集團將持續推進終身的OTA升級服務,讓車輛如同智能手機一般,能夠不斷的進化升級,始終為用戶提供最新最優質的功能和體驗。
同時,潘吉明指出,智能化的配置要下探,包括智能座艙、智能駕智、駕駛輔助和智能底盤等功能的配置,將下探到各級別車型進行搭載,讓高技術真正觸達大眾市場。
謀求新市場!汽車之家CEO楊嵩則指出,在汽車市場“內卷”的情況下,內、外環境的發展為汽車行業新生提供路徑。
內部環境中,AI深度布局下,汽車行業正加速演變為集感知、決策、執行于一體的智能移動終端,AI技術賦能助力成本優化、效能升級。外部環境方面,中國新能源、智能化技術領跑全球,供應鏈自主可控,通過產業集群帶來的規模化生產有效降低生產成本,多種綜合因素下,中國品牌出海成績亮眼,連續2年出口量全球第一。
全球化:供應鏈成“共贏鏈”
要想反內卷,與其在“紅海”中廝殺,不如跳出去尋求新“藍海”。需要指出的是,企業出海早已經不只是整車出海,而是整個供應鏈的全球布局。
付炳鋒就提到,中國汽車產業擁有全球最大規模市場,為汽車產業鏈供應鏈提供了穩定的發展基礎,吸引著跨國車企與國際汽車零部件巨頭投資布局。合資合作幾十年來,跨國公司通過技術轉移、本土培育等多重路徑,不斷豐富和完善著中國汽車供應鏈體系,推動中國汽車供應鏈與全球供應鏈的深度融合。
“隨著汽車產業開放合作的不斷深入,中國已經形成了龐大且極具韌性的本土汽車供應鏈體系,必將成為全球汽車采購體系的重要部分。”付炳鋒說。
中國企業也在用領先的大數據、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加快賦能。楊嵩就提到,通過連接中國主機廠與全球合作伙伴,基于線上+線下的全鏈路AI賦能,構建一站式出海解決方案,挖掘全球市場消費潛力。汽車之家將全面助力中國汽車品牌開拓國際市場。
高翔坦言,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抬頭,引發貿易紛爭,全球供應鏈網絡也由此變得脆弱;人工智能、碳排放和數據流動成為全球監管的新焦點,大大增加了產業發展環境的復雜性。
面對挑戰,如何破局?唯有深化各方合作、促進優勢互補。高翔認為,挑戰超越國界,作為一家深耕中國的跨國汽車制造商,寶馬堅信創新與合作是開啟汽車產業韌性和可持續發展未來的關鍵。
而為響應全球化的零碳革命,潘吉明提到,上汽集團憑借氫燃料電池乘用車架構,積極助力國家雙碳目標的實現。“通過技術創新,我們致力于將綠氫能源全鏈路成本降低40%,推動氫能源在汽車領域的大規模應用,引領行業朝著綠色可持續方向發展。”
愛點評
每一家車企都極度厭惡內卷,但又有意無意深度卷入其中,誰都不承認自己在“作惡”,以至于每一家車企都活成了自己討厭的樣子。汽車行業要想刮骨療傷,就應該敢于正視自己。有意思的是,此次論壇上,奇瑞尹同躍公開承認自己參與其中,能直視問題、反思問題,是解決問題的第一步。期待車圈有更多“清醒”者出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