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收盤后,港股又沖了一波。具體見下圖恒生科技走勢。
因為下午3點鐘,央行公布了6月的M1和M2等貨幣數據。
M1約等于活期存款,M2約等于活期+定期。
因此M1更偏向于活錢,體現了經濟的活躍度。
而6月的M1同比增速為4.6%,相較于5月的2.3%大幅提升。可歸為利好,進而帶來了港股的上沖。
其實,M1同比這個數據和A股走勢有非常高的同步性。
下圖是過去20年M1同比(藍線)和滬深300指數(紅線)的走勢。
你會發現,二者的歷史走勢非常接近。
如果把年均漲幅超過20%作為牛市的標準,那么A股過去20年共有5次牛市,分別是:
2007年、2009年、2015年、2017年和2021年牛市。
2007年、2009年和2021年的3次牛市,中國的M1和滬深300顯示出了極高的同步性。
幾乎每次都是M1見底,滬深300就見底;M1見頂,滬深300就見頂。
比如說最近的2019~2021年牛市,M1的最低點就是2019年1月,隨后持續向上。股市也同步走牛。
而M1見頂于2021年1月。滬深300的頂部剛巧也是2021年1~2月。
但是2015年和2017年兩次牛市,M1和滬深300的走勢有所偏差。
主要是因為M1代表經濟的活躍度,偏經濟周期的角度。
而2015年屬于杠桿水牛,大量杠桿資金進入了股市,帶來了股市的無腦暴漲和此后的回歸式暴跌,和經濟周期的關系沒那么緊密。
不過,把2015和2017年兩次牛市合起來看,還是和M1同步的。當時M1的上行期是在2014年~2016年,和兩次牛市有一定重疊性。
再比如2021年全年M1大幅下行,從年初的14%降到年底的3%。但股市持續火熱,直到2022年才崩塌。也是因為2021年賽道投資火熱,市場情緒很高。
由此可見,M1僅能代表經濟周期,不能代表全部。股市走勢還會受到資金水位、市場情緒和估值等其他因素影響。
這很正常。要是一個指標就能包打全場,那才是不合理、不現實的
對于我們而言,思路很簡單:
在M1連續上行,明顯偏高時,要注意股市的風險。
在M1連續下行,明顯很低時,要看到股市觸底的機會。
在M1剛上行時,不要隨便看空股市。
在M1剛下行時,不要隨意抄底股市。
再來看近幾年。為方便觀察,我把前面的圖再放一下。
2021年1月至今,平滑掉疫情的影響,M1一直在走下坡路。
從2021年1月最高的14%一路下降到2024年9月的-3.3%。而滬深300也呈現明確同步下跌的趨勢。
不過,也正是在24年9月,M1觸底回升。非常巧合的是,滬深300也于24年9月下旬完全觸底,吹響了牛市反彈的號角。
目前處于M1上行初期,建議不要隨便看空。
以后我會帶大家繼續關注M1的走向——
如果M1放緩,那么牛市會放緩;
如果M1下行,就存在回調的可能性;
如果M1繼續上行,那么牛市會繼續火熱!
最后,開個贊賞。
近5年我只開過4次贊賞。結合A股走勢圖,具體如下:
我說過,只有大家賺錢了,我再開,不然永遠不開。
特別是低位,比如2023下半年到2024年。如果你攢到錢了,務必把錢投入明顯低估的股市,千萬別來贊賞我。
而在股市有所上漲后,我會適度開個贊賞。其實也是變相提醒大家控制倉位,不要盲目買入。
比如2021年1月和5月兩次牛市頂部,我都開了贊賞,力勸大家減倉到3~5成。可惜信者寥寥,樂觀者無數
現在的話,滬指又站穩了3500,這是2021年以來的第一次。
但之前給大家分析過,滬指嚴重失真。大部分公司的股價還遠未回到2021年。所以倉位建議還是7成(務必注意,是除剛需房產外全部資產的7成,不是閑錢的7成)。
現在唯一的問題不是A股有多大風險,而是確實很難找到特別好的機會了。但和1%~2%的存款、債券比起來,A股包括港股的性價比還是很明確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