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纖維化因緩慢且不可逆的破壞性被稱為“不死的癌癥”。國家呼吸疾病研究中心2024年數據顯示,我國每年新診斷肺纖維化患者超15萬。目前臨床抗纖維化藥物療效有限且副作用明顯。近年來,干細胞療法逐漸成為研究新熱點。
肺纖維化是一種致命且無法治愈的間質性肺病。肺組織反復受損后,正常肺泡結構被瘢痕組織取代。肺組織纖維化后變得像絲瓜瓤或蜂窩,無法有效擴張和回縮。會出現持續性干咳、呼吸困難,甚至窒息。
近期,清華大學與301醫院等機構團隊在國際權威期刊《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上發表突破性成果:采用霧化吸入干細胞來源的細胞外囊泡,首次在人類肺纖維化患者中展現安全性與初步療效。
干細胞療法“瘦身”,
直擊肺纖維化核心病灶
此次研究提取人臍帶間充質干細胞釋放的細胞外囊泡。內含調控組織修復與免疫平衡的關鍵因子,但不含完整活細胞。從而規避了細胞移植可能帶來的肺栓塞、異位分化與免疫排斥風險。
研究團隊采用霧化吸入方式,將EVs直接送達肺泡區域,實現高效靶向遞送。提升局部有效濃度,并降低全身副作用風險。
臨床研究:
僅7天,肺功能顯著改善
在這項全球首個隨機、單盲、安慰劑對照的Ⅰ期臨床研究中,共納入24名肺纖維化患者接受為期7天的EVs霧化吸入治療。
結果顯示:
①所有患者耐受良好,未出現嚴重不良事件
②肺功能顯著改善,用力肺活量(FVC)和最大自主通氣量(MVV)明顯提升
③患者咳嗽、呼吸困難等癥狀顯著緩解,生活質量顯著提高
④兩位因肺炎后遺癥發展為肺纖維化的患者,在影像學檢查中出現了病灶縮小、結構恢復等“逆轉性”改善
研究通過標準化霧化流程、嚴格劑量控制及長達1年的追蹤,系統評估該療法的臨床安全性。
(1)短期安全性驗證:
所有患者耐受良好,全程未出現顯著異常。且未引發全身性炎癥或器官毒性。
2)長期安全性結論:
未報告任何過敏反應或不良事件,該療法安全性和耐受性優異,為后續療效研究奠定可靠基礎。
治療原理:
小囊泡如何溶解"肺部水泥"?
機制一:巨噬細胞“狀態切換”
EVs中富含的miR-486-5p分子是抗纖維化核心:它誘導肺部巨噬細胞從促炎狀態(M1)轉向抗炎狀態(M2),降低炎癥因子水平,通過抑制TGF-β/Smad3通路,減少膠原沉積,阻斷纖維化進程,為肺組織的自我修復贏得“喘息空間”。
機制二:靶向修復與再生
1.精準遞送:局部藥物濃度是靜脈注射的3-5倍。
2.組織重建:EVs攜帶的纖維連接蛋白(FN1)、膠原蛋白(COL1A1)等成分,促進肺泡上皮細胞增殖,重建受損基底膜。
機制三:免疫調節與抗氧化
下調促炎因子,減輕肺部炎癥風暴。可清除自由基,保護肺組織免受氧化損傷。
總結
此創新技術提供全新改善思路,“霧化吸入”作為非侵入式給藥是攻克該病的重要里程碑,未來有望走進家庭,為廣大患者帶來便利與希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