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凱峰和他改造的懷柔民宿小院。采訪對象供圖
夏日蟬鳴中,懷柔區東四村的工地旁,90 后劉凱峰正仰頭望著新房房梁。“房東重建老房,請我來參謀。” 他抹了把汗,這個名字早已和村里 70 多家民宿緊緊相連。
2013 年從北京城市建設學校畢業后,劉凱峰一度迷茫:“工作方向、薪水都不理想。”2014 年浙江莫干山的旅行,讓他在山間民宿里找到了方向 —— 晨霧中的茶園、私密院落與管家服務,比京郊農家院更動人。“這么好的模式,咋不能帶回北方?”
2015 年開春,他帶著民宿藍圖返鄉創業,卻遭家人反對:“剛畢業就創業太冒險”。他拉來家裝設計專業的祁愷豐搭檔,改造自家閑置院子,把家安在工地上。為裝飾墻面,兩人爬山撿樹枝打磨成樹木浮雕,七個月心血凝成第一家民宿 “小炬拾光”。
依托雁棲湖、紅螺寺客流,民宿上線即爆紅。客人想燒烤,他們代購食材;怕麻煩,就備齊炭火調料,貼心服務甚至吸引劇組包院 45 天。
成功后,劉凱峰毫無保留地幫村民開民宿:上門看院子、講裝修理念、指導平臺運營。一年間,村里新增十多家民宿。村委會也聯動發力,聯系半價清洗服務、精細化管理衛生,懷柔區 “金銀民宿” 資助政策更添助力。
為破解 “娛樂單一” 難題,他將 “QQ 農場” 搬進現實,在村委會旁辟出兩畝地設 “開心農場”,客人認領地塊當 “地主”,還能互相 “偷菜”。在村民指導下,地塊產量翻倍,成了鄉村游新亮點。
如今的東四村早已蛻變:從 20 年前的偏僻村落,變成 “全國文明村”,條條大路通村口,70 多家民宿錯落有致。劉凱峰也成長為村后備干部、入黨積極分子,“以前琢磨搞好民宿,現在想為村里多做事”。
“鄉村是年輕人揮灑才華的舞臺。” 劉凱峰用實干證明,夢想扎根鄉土,便能綻放別樣芳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