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發|明見局
作者|柯柏妮
前段時間,合肥某商場的海底撈門店內,消費者李女士用餐結束時注意到鄰桌服務員胸前的胸牌格外顯眼,除了姓名和工號以外下方還多了一個二維碼,旁邊標注著“服務滿意請打賞”。
剛經歷過服務員全程代剝小龍蝦、主動更換熱毛巾的“沉浸式服務”,李女士坦言“不掃碼感覺過意不去,但菜單上已經收了9元/位的服務費,再額外掏錢又總覺得別扭”。
這場由服務員胸牌引發的爭議,正持續攪動餐飲市場。作為以“服務封神”著稱的頭部企業,海底撈為何突然引入打賞機制?
打賞機制引爭議,消費者態度如何?
7月上旬,多位網友在社交平臺曬出海底撈服務員的“特殊胸牌”。北京某門店消費者拍攝的視頻顯示,胸牌二維碼掃描后直接跳轉至微信付款界面,默認金額為3.99元,可手動調整數額。
據媒體報道稱,涉事門店工作人員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該機制已推行數月,“全憑顧客自愿,不影響基礎服務,打賞金額直接進入員工個人賬戶,月底還會根據打賞榜額外獎勵”。
這一做法迅速引發輿論分裂。支持者認為,打賞是對優質服務的正向激勵。某美食博主發布的體驗視頻中提到“主動打賞5元后,服務員不僅贈送了限定款甜品,還特意安排了靠窗景觀位,這種‘多勞多得’的模式值得肯定”。在其發起的“你會為超額服務付費嗎”投票中,有38%的參與者選擇“愿意為驚喜服務買單”。
反對聲浪則更為洶涌。在微博“海底撈該不該收打賞”的話題討論中,超過12萬條評論聚焦“重復收費”爭議。有消費者留言稱“人均消費150元的餐廳,本身就包含服務成本,再搞打賞純屬變相漲價”。
更有網友擔憂,這種機制會催生服務異化,某重慶消費者透露曾因拒絕掃碼,“續水速度明顯變慢,結賬時還被追問‘是不是服務哪里不滿意’”?
第三方調研機構問卷網的數據顯示,在針對全國31個城市的5000名消費者調查中,72.3%的受訪者明確反對餐飲行業引入打賞制,其中85后、90后群體的抗拒比例高達81%。
小費文化東西碰撞,適配性遭遇考驗
餐飲行業的打賞機制本質上是小費文化的本土化嘗試。但這種起源于18世紀英國貴族階層的社交禮儀,在東西方市場呈現出截然不同的發展路徑。
在美國成熟市場,小費已成為餐飲消費的“隱性規則”。美國勞工統計局數據顯示,餐飲業服務員平均時薪僅2.13美元,不足最低工資標準的三分之一,小費收入占比可達總收入的 60%-80%。
這種“低底薪 + 高小費”的薪酬結構催生出了高度標準化的服務體系。紐約米其林餐廳的服務員能精準記住常客的飲食禁忌,咖啡館的侍者會根據顧客衣著風格推薦飲品,服務質量與收入直接掛鉤。
但即便是在小費文化根深蒂固的西方,爭議也從未停歇。
《華爾街日報》今年5月曾報道,美國餐飲協會收到的投訴中,37%涉及“強制小費”。部分餐廳將自動服務費比例從15%提升至22%,甚至對拒絕支付的顧客加收“態度費”。這種演變讓小費從“獎勵”異化為“強制消費”引發了消費者抵制。
反觀國內市場,“服務無價”的消費認知早已深入人心。商務部發布的《餐飲行業服務規范》明確指出,餐飲企業應將服務成本納入定價體系,不得收取未標明的費用。
這與中國消費者的日常習慣高度契合。美團研究院2024年報告顯示,91%的消費者在選擇餐廳時,會將“無隱性消費”列為重要考量因素。
這種文化差異在海底撈的爭議中體現得尤為明顯。作為行業標桿,海底撈長期以“超出預期的服務”構建競爭壁壘:免費美甲、生日驚喜、深夜陪聊等服務,都被視為“品牌增值項” 而非“付費服務”。突然引入打賞機制顯然打破了消費者的固有認知。
商業邏輯再審視,服務升級路在何方?
海底撈的打賞嘗試或許與其成本壓力有關。財報數據顯示,2023年海底撈員工成本同比上漲了12.7%,占總營收比例達31.8%。
但這種嘗試的風險顯而易見。中國政法大學經濟法學院教授吳景明指出“打賞機制若缺乏監管,易演變為企業轉嫁管理責任的工具”,他分析,當服務質量與顧客打賞直接掛鉤時,員工可能優先服務“潛在付費客戶”導致服務公平性受損,這與海底撈“服務無差別”的品牌承諾背道而馳。
事實上,餐飲企業的服務激勵并非只有“打賞”一條路。星巴克推行的“星級伙伴” 制度,將顧客評價與員工晉升、獎金直接關聯;西貝莜面村通過“服務之星”評選,給予優秀員工帶薪假期和培訓機會。這些模式既避免了向消費者轉嫁成本,又能有效激發員工積極性。
7月13日,據極目新聞報道稱,海底撈官方終于回應“打賞系個別門店自主行為,已要求整改”,合肥、北京等涉事門店也陸續拆除了二維碼胸牌。
這場短暫的嘗試,或許為整個行業交出一份問卷調查:服務升級的核心應是通過優化薪酬體系、完善培訓機制提升服務質量,而非將壓力轉嫁給消費者。
中餐標準化進程中,服務模式的創新始終是重要課題。但任何制度移植都需考慮本土市場的接受度,小費文化能否在中餐土壤扎根,顯然還需要更長時間的探索與磨合。對于海底撈而言,如何在成本控制與服務品質間找到新平衡點,將是其下一階段必須破解的難題。
(內容來源于網絡公開信息,請謹慎辨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