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黃芪:廣泛用于調理疲勞綜合癥與易感癥
味甘性溫,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生肌斂瘡。
功效作用
黃芪為補氣良藥,可用于治療慢性疲勞綜合征的體衰日久、倦怠、乏力、氣短心悸、自汗、盜汗、久瀉、體虛浮腫、言語低弱、脈細無力者。黃芪藥性較人參平和,無明顯升壓作用,最適宜調理慢性疲勞綜合征。
用量用法
煎湯10~15 克,大劑量可用至30克。補虛用炙黃芪;止汗、利尿、托瘡生肌宜生用。
2. 人參:最宜元氣大虛的嚴重疲勞癥
味甘微苦,大補元氣,生津止渴,安神益智。
功效作用
人參大補元氣,為本草上品,一切氣血虛損之癥皆可適用。
用量用法
煎湯5~10 克,或研末3 克沖服,人參為本草上品,一切氣血虛損之癥皆人參為峻補之品。實證、熱證、濕熱證禁忌,陰虛火旺、熱結便秘、高血壓者禁忌。
3. 黨參:最宜消化系統虛弱的氣虛疲勞癥
味甘性平,健脾補肺、益氣生津。
功效作用
黨參對肺脾氣虛具有很好的補益作用,《本草正義》中記載:“黨參力能補脾養胃,潤肺生津,健運中氣。”主要用于面色少華、食少便溏、四肢乏力、肺虛喘咳、氣短自汗等脾胃虛弱、氣血兩虧所致諸證,對食欲欠佳、消化力差的氣虛型疲勞癥,具有良好作用。
用量用法
10~15 克,可煎湯或泡茶飲。
4. 西洋參:最宜氣陰兩虛、氣虛兼有虛火的疲勞癥
味甘微苦,性微寒,補氣養陰,清熱生津。
功效作用
西洋參既大補元氣,還兼有滋陰降火之功。能增強中樞神經系統功能、提高免疫力、改善心肌功能等。《醫學衷中參西錄》記載:“西洋參,性涼而補,凡欲用人參而不受人參之溫補者,皆可以此代之。”因此,對慢性疲勞綜合征患者,見疲乏困倦,而口瘡、口干、盜汗等氣陰兩虛虛火上炎者,使用西洋參尤妙。
用量用法
煎湯3~6 克,或切薄片泡茶飲。
西洋參性味寒涼,故中陽衰微,胃有寒濕者忌服。
5. 山藥:適宜脾氣與腎氣均虛弱疲勞癥
味甘、性平,補脾養肺、固腎益精。
功效作用
山藥為藥食同源之補益佳品,能補益肺脾腎臟,既填先天精髓,又補后天之本。《本草經讀》記載:“山藥,能補腎填精,精足則陰強、目明、耳聰。若大病而需用此藥,如五谷為養脾第一品。”補氣陰不足,宜生用;健脾止瀉,宜炒黃用。
用量用法
煎湯15~30 克, 大劑量則是60~100 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