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浪潮席卷各行各業的今天,國際合作中的溝通壁壘與專業鴻溝,常常成為阻礙項目推進的隱形障礙。小到一場跨國商務談判的精準表達,大到一項國際工程的順利實施,既懂專業技術又通異國語言的復合型人才,始終是打通合作脈絡的關鍵。而在“一帶一路”倡議深入推進的背景下,礦產資源領域的國際合作尤為密切,對這類人才的需求更是迫在眉睫。
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中,雙學士學位項目應運而生,北京科技大學與北京語言大學聯合開設的“采礦工程+西班牙語”聯合學士學位項目,便是順應這一需求的有力舉措。
作為礦業工程領域的排頭兵,北京科技大學的歷史可追溯至1895年北洋西學學堂的礦冶學科,如今已發展為以工為主、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全國重點大學,其礦業工程不僅是“雙一流”學科,更連續三次通過國際工程教育認證,在深部開采、綠色礦山等領域的科研實力享譽全球。
而在語言與人文領域,北科大外國語學院同樣底氣十足,擁有外國語言文學一級學科博士點,英語、日語、德語三個本科專業構建起多元培養體系,其“內涵質量+國際視野”的教學理念,為跨學科融合奠定了堅實基礎。
與北科大形成優勢互補的北京語言大學,其西班牙語專業堪稱國內標桿。作為最早設立的西語專業之一,它不僅是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更依托教育部備案的拉美研究中心,深耕西語國家文化與區域研究數十年。
這里的師生既能精準解析《堂吉訶德》的文學密碼,也能深入研判拉美礦業政策的細微變動。得益于兩校的優勢互補,“采礦工程+西班牙語”項目從誕生起就自帶了“頂配基因”。
關于兩校聯合打造的“采礦工程+西班牙語”項目,采用了“2+2”跨校培養模式:前兩年在北語沉浸式打磨西語能力,從語法基礎到礦業術語,從日常對話到工程談判,配合拉美文化課程構建完整知識體系;后兩年進入北科大主攻采礦工程核心課程,從礦床開采設計到礦山壓力控制,從礦物加工工藝到智能礦山技術,在國家級實驗平臺上練就過硬本領。
每年30個招生名額的精準投放,確保了教學資源的高效配置。而且這里既有院士領銜的礦業導師團隊,也有資深西語教授組成的語言智囊,再加上“雙班主任 +全程導師”制度,為每個學生量身定制成長方案,讓“語言”與“專業”不再是割裂的技能,而是融合共生的核心競爭力。
更具吸引力的是項目的國際化實踐基因。該專業的學生有機會深入拉美西班牙國家進行海外實習,在翻譯選礦流程圖的同時,學會理解當地工會文化;在調試礦山設備的過程中,掌握跨文化工程管理技巧。在這樣的培養模式下,便于學生積累實戰經驗,提前拿到進入大廠名企的“入場券”。
從跨國談判的語言橋梁到礦山現場的技術骨干,北科大與北語聯合培養的學子,正成為中國礦業“走出去”戰略中不可或缺的“雙料尖兵”。他們既破解得了深部開采的技術難題,也架得起跨文化溝通的橋梁,完美呼應著全球化時代對復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