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華中師大重慶學校建設進度條的不斷更新,今年9月就將迎來首批學子。
7月15日,記者從重慶高新區公共服務局獲悉,目前,學校校長、副校長已經全部就位。自宣布建設起,這所“基因”源自被譽為中國基礎教育改革旗幟的華中師范大學第一附屬中學校的新建學校,就備受市民關注,今天,記者帶你全方位解鎖。
背靠湖北三大教育王牌——華中師大一附中、原華中師大一附中光谷分校和華師附小的華中師大重慶學校,管理團隊及核心學科帶頭人100%來自華中師大附屬中小學骨干,含金量自是不言而喻,依托頂尖辦學精英和優質資源,華中師大重慶學校正帶著“讓山城學子贏在未來”的宣言,強勢攪動教育格局。
三大名校撐腰,
教育傳奇落地山城
華中師大重慶學校的底氣源自湖北三大名校的赫赫戰績。被譽為“湖北教育天花板”的華中師大一附中,培養的學生摘得國際奧賽38金,涵蓋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信息學等五大學科,名列全國中學榜首。更首創“把時間還給學生”“把方法教給學生”的教育理念,不僅如此,學校還首倡培養學生關鍵能力,提出并踐行“塑造強健身心、涵養卓越品格、培養關鍵能力”的育人觀。在華中師大一附中,還有500多項科技發明專利認證,師生8次進入國際科學與工程大賽決賽;體藝特長學生多次問鼎全國賽事,心理教育、德育內化教育與社會實踐活動等皆為全省首創并保持領先,也正因如此,近二十年向清華、北大輸送超1280人。
▲華中師大重慶學校。余淮生 攝
而原華中師大一附中光谷分校則書寫著逆襲傳奇,初中部連續五年保持90%以上的普高率,高中“鯤鵬班”實現全員一本,每年助力上百中考失利者沖進985大學。再看,華中師大附小,是全國12所教育部直屬高校附小之一,華中師大附小承擔著華中師大各類教育基地的職能,更承擔了國務院僑辦海外華文教師培訓、教育部組團式援藏、教育部師范協同提質計劃幫扶任務和香港中文教師培訓等國家使命。它的“五維能力培養”模式全國聞名,學生畢業時人均掌握兩項特長,校隊屢次橫掃省市賽事金牌。如今的華中師大附小正朝著建設“全國一流、世界知名”小學的目標奮力前進!
有網友感嘆:“這套組合拳打下來,孩子的起跑線直接前移十公里!”
▲華中師大重慶學校課堂。余淮生 攝
華中師大重慶學校校長趙飛馬說:“用教育的理想實現理想的教育,這是我們華中師大一附中的辦學追求,在華中師大重慶學校同樣適用,我們將全力以赴將華中師大重慶學校打造成為中華名校。”
三大“實戰派”校長坐鎮,
名校基因深度植入
掌舵人陣容堪稱該校第一張王牌。
三位校長何許人也?
趙飛馬,中共黨員,中學高級教師,華中師大重慶學校校長,原華中師大一附中福星學校校長兼黨支部書記,武漢市武昌區物理學科帶頭人,近7年校長經歷,積累了豐富的管理經驗,辦學成績顯著。所帶華中師大一附中2008屆高三(9)班榮獲武漢市先進班集體,有4人裸分進入全省理科前100名并考入清華大學。所帶華中師大一附中2014屆高三(9)班,有6人考入清華北大。主持研究國家級課題《中學生道德判斷能力培養策略的研究》,所帶班級曾榮獲“武漢市先進班集體”稱號,培養二十多名學生以文化成績考入清華北大。
▲趙飛馬。受訪單位 供圖
劉朝輝,中共黨員,中學高級教師,華中師大重慶學校副校長,原華中師大一附中光谷分校德育校長,“國培計劃”湖北省中小學骨干教師培訓講座專家,“五省五地市“數學優質課一等獎,武漢市級教師基本功“三項全能”第一名,參與教育部課題3個,出版教育類專著3本。其所在學校自2019年首屆中考被譽為武漢市“黑馬”以來,直至現在更名的武漢光谷未來學校,持續保持頂尖“名初”的地位,是光谷學子最向往的初中之一。
▲劉朝輝。受訪單位 供圖
黃莉,中共黨員,中學高級教師,華中師大重慶學校副校長,原華中師大附小副校長、華中師范大學附屬墨水湖小學、華中師范大學附屬保利南湖小學副校長,一線教學、管理工作經驗豐富,曾帶領華中師大附小學生獲全國少兒啦啦操比賽兒童組一等獎、“2025陸港青少年科技交流活動暨第12屆IC創新設計挑戰賽”四金一銀的佳績,牽頭華中師大附小團隊撰寫的案例《數智賦能提質增效,聯盟聯手共享共贏》入圍2025年全球數字大會優秀案例。先后榮獲湖北省首屆荊楚教育名家、湖北荊楚名師等榮譽稱號,連續五年被評為華師合作辦學優秀校長;被聘為人民網湖北頻道教育顧問,多篇文章在《人民網》《湖北教育》等雜志發表。
▲黃莉。受訪單位 供圖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9月華中師大重慶學校將開啟幼兒園、小學、初中各學段起始年級教學工作,而這三位華師系的優秀掌舵人也會站在三尺講臺,為孩子們傳授專業知識與人生哲學。
▲華中師大重慶學校。余淮生 攝
“華師教育天團”的配置,引得網友們紛紛點贊:“這簡直是學霸‘生產線’與素質教育的完美聯姻!”
12年一貫制培養:
師資、課程、硬件三箭齊發
什么是12年一貫制學校?簡單說就是小學、初中、高中全在一個學校完成。孩子從6歲進去,18歲出來,中間不用折騰轉學、擇校這些事兒。當然值得注意的是,初升高需要參加聯招考試方可入讀,但是有了熟悉的環境、熟悉的教師便可省掉需要重新熟悉環境和老師的擔憂。
那么問題來了,名校基因如何在山城落地生根?湖北名校的優質資源又將如何克服重慶“水土不服”的難題?
▲華中師大重慶學校。余淮生 攝
記者了解到,華中師大重慶學校師資團隊99%來自雙一流高校或海歸碩士,奧賽金牌教練與特級教師組成“博士天團”,配合“一生一策”動態跟蹤系統,可以精準把脈每個學生成長。
趙飛馬介紹,未來華中師大重慶學校將以華師學術底蘊為根基,以重慶高新區創新土壤為養分,構建貫通K12、教學研一體的教師成長生態,著力打造“學術型、創新型、生態型”教師發展共同體。如明確教師隊伍畫像與發展目標、高起點構建“金字塔”團隊、構建“K12貫通、教研訓一體”的校本模式、激發內生動力的創新生態。
▲華中師大重慶學校。余淮生 攝
除了優秀的師資作為基礎,多樣化的課程設置更是讓人眼前一亮。“我們將從多樣化課程設置為基點,注重跨學科融合融入信息化與智慧化教學,聚焦學生個性化發展從而培養拔尖創新人才。”趙飛馬介紹,如基礎課程與拓展課程結合,開設特色選修課程,針對學生差異開展分層教學、生涯規劃指導。重點來講,還是背靠華中師大的優質資源,構建小初高一體化拔尖創新人才課程體系。
▲華中師大重慶學校。余淮生 攝
可以看出,這所新校絕非簡單復制名校模式,而是將華中師大一附中的奧賽體系、光谷未來的逆襲秘笈、華中師大附小的素質根基進行創造性融合,構建起“小學創新啟智”“初中固本強基”“高中拔尖培優”的無縫銜接三段式協同培養體系。事實上,在決定建校之初,重慶高新區公共服務局就曾多次派人前往華中師大一附中、光谷未來學校、華中師大附小學習調研,將華師的經驗做法充分嫁接到科學城,在三位實戰派校長領航下,正打造立足重慶的“未來學校”新范式。正如趙飛馬校長所言:“我們要證明重慶娃既能用成績說話,更能用關鍵能力贏未來!”
華中師大重慶學校的出現,不僅是科學城對老百姓渴望家門口優質教育資源的鏗鏘回音,更是科學城推動區域優質資源聚集,全力創建全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區的生動注腳。
未來的華中師大重慶學校,將深入落實市委市政府關于數字重慶建設總體要求,在“1361”的整體構架下,在高新區“新智慧教育”“1345“整體智治體系下,用數字思維、數字變革、數字行動,推動教育理念重塑、體系重構、流程再造,全力打造“西部教育高地制高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