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左璐 劉鈺清)2025年7月5日——15日,長沙學院“東風鑄盾,星耀寰宇”暑期社會實踐團開展系列實踐活動。團隊先后走進長沙市藩后街社區、桔苑社區、金雅社區、麓泉社區、錦繡社區、麓景社區六個社區,以3D打印制作的模型開展“兩彈一星”精神宣講,旨在以專業實踐為依托,讓“兩彈一星”精神融入青少年及群眾認知,傳承紅色基因,凝聚奮進力量,營造崇尚科學精神、傳承愛國奮斗傳統的社會氛圍 。
進企探理:借3D打印,尋精神脈絡
為讓“兩彈一星”的精神宣傳更具專業深度,實踐團緊扣功能材料專業,深入探訪湖南華曙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聚焦3D打印原理、研學3D打印技術,為后續宣講兩彈一星精神、向同學們精準講解3D打印導彈模型原理積累素材。
在展示廳,團隊成員看到了航空航天、3C、鞋模、汽車、醫療等諸多領域的產品,其精巧結構令人驚嘆。在企業車間,大家近距離觀察3D打印機的實際操作流程,從模型設計數據導入到逐層堆積成型,每個環節都彰顯科技魅力。講解人員結合具體案例,生動演示3D打印如何通過快速迭代、精準成型滿足不同行業的特殊需求,讓同學們對該技術的認知從理論層面升華至實踐層面。
社區宣講:以模型為媒,訴精神內涵
在社區,實踐團成員以歷史為切入點,系統講述東風系列導彈從立項到突破的艱辛歷程,為孩子們開啟了一段奇妙旅程:錢學森沖破阻撓歸國的赤子之心;于敏長達28年隱姓埋名的氫彈理論探索;鄧稼先連續72小時用算盤“敲”出原子彈的9000多個關鍵數據……主講人引人入勝的故事和生動的講解讓孩子們更深刻地體驗到“兩彈一星”精神的內涵所在。
此外,實踐團更是結合專業特長,展示由3D打印、陶瓷以及粘土三種材料制作出的導彈模型,并從材料科學角度剖析金屬、陶瓷等不同材質對導彈性能的影響。設置互動操作臺,觀眾親手操作模型旋轉展示、查看結構剖面,直觀理解國防科技與材料科學原理,提升體驗感,讓抽象的科學知識變得觸手可及。
專業視角的融入,讓精神宣講跳出單純歷史講述,與專業實踐深度綁定,助力參與者更好的理解和傳承“兩彈一星”精神。
實踐互動:用實驗參與,促精神落地
實踐互動環節,團隊成員用化學小實驗模擬火箭燃料燃燒迸發推力,借助物理小實驗展示導彈飛行軌跡,揭秘導彈飛行的平衡“密碼”。“火箭反沖實驗”里,裝酒精的瓶罐噴流升空,實踐團成員同步宣講:“反沖力與導彈升空原理相通,當年科研人員在戈壁灘用算盤算數據,依靠的就是‘艱苦奮斗’精神 !”
基于導彈發射原理,實踐團還打造了安全易上手的趣味手工。“紙杯導彈發射操作”中,借協作調整橡皮筋力度,講解“大力協同”:“一人難成,眾人合力,呼應‘兩彈一星’協同攻關 。“粘土制作小課堂”上,孩子們捏制導彈模型時,宣講聲適時響起:“反復調整造型,就像科研人員修改設計,失敗不放棄,這是‘百折不撓’ !”
這個環節不僅讓“兩彈一星”精神從理論走向實踐體悟,更是激發了青少年的探索熱情,增長了科學知識和能力。
此次實踐活動充分發揮成員們的專業特色,整合校社科研資源,通過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創新模式,以宣講為魂、互動為橋,構建起“精神傳承-科技普及-專業實踐”的立體化育人體系,讓“兩彈一星”精神更“聲”入人心。
下一步,團隊將繼續打造新媒體矩陣,利用公眾號、短視頻、學院官方智能AI賬號“材小環”等制作并發布“兩彈一星”精神宣傳的視頻、圖文內容,聚焦東風系列導彈研發歷程中體現的精神內涵與材料科學應用,滿足廣大網友多樣化學習需求,高效傳播知識。讓紅色基因持續傳遞,讓精神照亮實踐之路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