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鄭樺)2025年7月9日清晨,大嶺山志愿服務驛站被七月的陽光鍍上一層金邊。8點30分,藥韻膳心志愿服務隊的志愿者們準時抵達大嶺山志愿服務驛站。迎接他們的是一雙雙充滿期待的眼睛——20余名孩子整齊地坐在座位上,安靜地等待著這場跨越兩千年的“藥膳童行”文化之旅啟程。
文化課堂:解碼千年藥膳智慧
“如果歷史會說話,它會怎樣介紹自己?”講師劉家榕以一個問題點燃了孩子們的好奇心。屏幕上,甲骨文的“藥”字緩緩變化,逐漸演化為五谷雜糧的圖案,仿佛打開了時光之門。志愿者劉家榕化身“時光導游”,帶領小朋友們穿越千年藥膳長廊,開啟了一場生動的文化探索之旅。從《黃帝內經》“五谷為養”的智慧到孫思邈“能用食品疴,可謂良工”的宣言;從宋代《太平圣惠方》的食治專篇到清代《隨園食單》的生活美學。劉家榕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生動的歷史故事,將藥膳文化的精髓娓娓道來。小朋友們饒有興趣地聆聽著藥膳的前世今生,時而驚嘆于藥膳的悠久歷史,時而為傳統文化的傳承感到欣喜。
圖為劉家榕志愿者為小朋友們授課 供圖 陸柏霖
手作實踐:童心巧制傳統如意糕
理論知識的浸潤后,實踐環節接踵而至。吳思瑩和陳路華兩位志愿者帶領小朋友們制作藥膳糕點——如意糕。她們細致演示了揉面、包餡、成型等步驟,并將準備好的材料分發到每位小朋友手中。隨著一聲“開始”的口令,小朋友們在志愿者的指導下做起了如意糕。小小的糯米團在掌心翻飛,熟芝麻顆粒從指間灑落,一塊塊如意糕在小朋友們手中逐漸成型,大家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小朋友們爭相分享自己的作品,驛站的歡聲笑語如漣漪般蕩漾開來。活動不僅讓小朋友們體驗到傳統手工藝的樂趣,更讓他們感受到中醫藥文化與日常生活的緊密聯系。
圖為陳路華和吳思瑩志愿者為小朋友們演示如意糕做法 供圖 陸柏霖
味覺體驗:甘草普洱奶茶飄香驛站
活動另一側,茶香四溢,吸引了眾多小朋友的目光。普洱茶湯在小鍋里翻滾,甘草片在褐紅色的茶湯中沉浮,隨著牛奶的緩緩注入,琥珀色的茶湯逐漸暈染出醇厚的奶棕色。一桶香甜的甘草普洱奶茶新鮮出爐。甘草和普洱的甘搭配上牛奶的甜,甘甜中帶著藥香的獨特風味讓孩子們眼前一亮。他們輕抿杯沿,瞇起的眼睛和上揚的嘴角,是對美味最真實的認認和對志愿者們最真摯的贊美。志愿者們借此機會向小朋友們講解甘草和普洱茶的藥用價值,以及藥膳“寓醫于食”的理念,讓小朋友們在味覺享受中進一步加深對中醫藥文化的理解。
圖為小朋友們品嘗志愿者們做的奶茶 供圖 陸柏霖
文化傳承:播種中醫藥文化種子
活動尾聲,小朋友們一邊品嘗著美味的糕點和奶茶,一邊跟隨著志愿者回顧今天的課程內容。從藥膳的歷史淵源到手作實踐的快樂,從味覺體驗到文化感悟。千年的藥膳文化不再是書本上陌生的文字,而是掌心可觸、舌尖可感的鮮活記憶。廣東醫科大學藥韻膳心志愿服務隊將藥香融于糕點,將中醫藥文化播撒進孩子們的心田。未來,廣東醫科大學藥韻膳心志愿服務隊將繼續以創新的形式推廣中醫藥文化,讓更多小朋友在實踐中愛上傳統,讓文化傳承的腳步永不停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