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在線7月7日消息(通訊員 張偉晨 黃珍琦 劉逸飛 劉涌潮 報道 李盈 攝影)為更深層次的了解大樹埡村的傳統文化,武昌理工學院智創先鋒紅色“青騎兵”志愿服務團于7月7日走進大樹埡村,探訪了當地土生土長的黃華啟老先生,他詳細為志愿者們講述了當地文化歷史以及民族習俗,讓志愿者對于土家族特色文化有了深刻的認識。
黃華啟老先生從自己的房子切入,向志愿者們講述土家族的建筑形制:“土家族在以前主要是修建吊腳樓,樓上又分為廂房、正屋,而樓下主要用于圈養雞、牛、豬。”如今,當地的房屋雖然已不是吊腳樓的形式,但裝飾、結構仍然保留著傳統土家特色。志愿者們認真記錄,不時就建筑細節提問,黃老先生一一解答,讓大家對土家族建筑文化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談及當地的歷史文化,黃華啟老先生打開了話匣子。他拿出一本泛黃的筆記本,上面記錄著村里的老故事。從比利時人建造的教堂到山上的怪石,從教堂的神父到黃四老爺,一件件的故事都是由當地獨特的歷史文化背景所孕育的,每每談起這些,老先生都神采飛揚,令人莞爾。
在農產品方面,老先生更是如數家珍,他告訴志愿者們,大樹埡村也被稱為“水果之鄉”,特產豐富多樣,無論是院前的梨樹、屋后的柚子,還是規模種植的櫻桃、李子、柚子,隨著四季更迭,源源不斷的為村民帶來財富,構成舌尖上的地域標識。在交流過程中,志愿者們深切感受到了黃華啟老先生對家鄉文化的熱愛和對傳統文化傳承的重視。
活動結束后,記者采訪到智創先鋒紅色“青騎兵”志愿服務隊的胡興鵬,他表示:“黃老先生的講述像一把鑰匙,為我們打開了大樹埡村的文化寶庫。那些藏在建筑細節里的智慧、筆記本上的老故事,都是這片土地最珍貴的財富。我們希望能用我們的專業知識,助力這里的文化傳承和產業發展,讓這份鄉土情懷延續下去。”(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