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鄉村教育振興戰略,充分發揮大學生支教力量在教育幫扶中的積極作用,近期,文華學院山音支教隊在三斗坪鎮園藝村開展了支教家訪專項活動。通過實地走訪搭建家校聯動橋梁,精準掌握鄉村學生的成長需求,有效推動教育幫扶工作走深走實。
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支教隊員們面臨著不少挑戰。盡管山路崎嶇、交通不便,山音支教隊仍分成兩個小組深入學生家中,詳細記錄學生家庭的居住條件、家庭成員構成、經濟來源等基本信息,重點關注學生的課后學習環境、家長的教育理念及實際遇到的困難。這些第一手資料,為后續開展精準幫扶奠定了堅實基礎。
走訪中,小陵同學的家庭情況尤其令人揪心。這個孩子身處特殊的家庭結構:父母離異后,父親長期在外務工,日常生活全靠年近七旬的祖父照料。家庭經濟來源單一,主要依靠祖父每月的退休金維持生計。針對這一情況,支教隊不僅送上了精心準備的生活物資"愛心禮包",更量身制定了包括課后輔導、心理疏導、政策對接等在內的個性化幫扶方案。
類似的情況在走訪中并不鮮見。第二組支教隊員就遇到一位學生,父母常年在外務工,家中僅由年邁的奶奶照料。老人雖然盡力照顧孩子的衣食起居,卻很難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孩子性格內向,許多心事無處傾訴。為此,支教隊除了送去生活物資,更通過定期談心、輔導功課、搭建親子聯絡平臺等方式,給予他持續的溫暖陪伴。看到孩子漸漸敞開心扉,隊員們都深感欣慰。
這些親身經歷讓支教隊員們深刻認識到:只有走進留守兒童的家,才能真正讀懂他們沉默背后的孤獨。年邁的祖輩或許能照料好孩子的生活,卻難以填補他們內心的情感空缺。隊員們帶去的不只是物資,更想成為一束光——耐心傾聽他們的煩惱,真誠分享他們的快樂。因為每個孩子都值得被看見、被懂得。
正是通過這次家訪,支教隊全體成員重新掂量出"教師"二字的分量。他們深刻體會到,教育從來不是冰冷的分數堆砌,而是用真心換真心的溫暖奔赴。未來,支教隊將帶著這份感悟,繼續叩響一扇扇家門,走進一個個鮮活的故事,讓家校共育的光芒照亮每個孩子的成長之路。同時,他們也會持續關注留守兒童的心理成長,用細水長流的愛與陪伴,為孩子們的童年添上溫暖底色。(通訊員:蔡文婧 裴鑫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