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12月,八大司令員對調后,8位司令面臨新搭檔。除此之外,他們不再兼任地方職務,專職軍隊建設工作。從職權上降低不少,會不會引起新搭檔之間的矛盾呢?
像韓先楚在福州軍區擔任司令兼黨委第一書記,省革委會主任、省委第一書記,地方和軍區都說了算,如今只負責軍區建設工作,而且還不是軍區黨委第一書記,心里有沒有落差呢。還有許世友、陳錫聯、楊得志情況類似。
韓先楚與冼恒漢歷史上沒有過工作交接,冼恒漢長期在西北任職,韓先楚長期在東南任職。倆人搭檔誰也沒有想到矛盾突出。
矛盾主要在工作上,冼恒漢曾經回憶幾個問題。
第一,司令員因身體不適,長期在京休養,兩人搭檔三年多,有一年多不在位置上。軍委、總部下達任務,需要司令員做決定時,需要電話請示,很不方便。
第二,在軍區戰備工程方面意見不同,軍區的戰備工程都是得到總部批準,可韓司令有自己一套方案,堅持改變方案,盡管上級不同意,最后軍區被點名批評。
第三,認為司令有些“霸道”,意見聽不進去。
冼恒漢回憶說到自己一直在維護韓司令的威信,搞好團結工作。可總是單方面的,結果軍政關系越來越差。
客觀來說,問題的出現不是單方面造成的。從任職年限來說,冼恒漢從1952年調任西北軍區擔任政治部副主任、主任,1955年提拔為蘭州軍區政委,在蘭州工作長達二十多年。不僅是軍區一把手,也是地方一把手,很容易造成“山頭”觀念。韓先楚是過來人,過去負責軍隊工作,政委的話語權就很小。
當倆人的矛盾出現不可調和時,冼恒漢曾經讓上級介入,分個對錯。考慮到當時的特殊形勢,只能是維持現狀。
冼恒漢要求自己調離,可上級表示地方的工作需要他,不能動。韓先楚剛調蘭州軍區時間不長,暫不適合調動。
造成軍政矛盾,從工作角度,從性格角度都是直接原因。兩方工作都很強勢,都不妥協就容易出現分歧加劇矛盾。軍政有矛盾,最直接的辦法就是調動,像陳再道與譚甫仁搭檔分歧多,換成鐘漢華后,陳再道合作的很舒心,而陳士榘與其他政工矛盾多,可與譚仁甫搭檔很舒心;杜平擔任南京軍區政委時說,他把許世友當成兄長,上級;無論是大軍區,還是省軍區、以及軍、師等都可能面臨軍政分歧和矛盾,如何處理不容易。
韓、冼等矛盾得到緩和,因韓司令的身體不好,不在蘭州減少矛盾。1977年,上級調肖華從軍科院政委調任第二政委,看似解決軍區軍政矛盾。實則在3個月后,對冼恒漢在地方工作的問題解決,調離蘭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