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劉胤衡 胡寧
“發一條短信,給一元!熟練后日結150元,當天到賬。”
今年暑假,北京中學生郝雨(化名)在QQ上收到一條“線上客服助理”的招募信息,他本以為只是簡單發幾條短信,沒想到竟成了詐騙分子的“傳聲筒”。
“你的物件已經到一個半小時了,打你電話一直不通?;仉娫挕痹诟咝秸T惑下,郝雨按對方視頻教程操作,使用自己和父母的手機,向指定號碼群發上述短信。發送幾十條后,他越想越不安,意識到可能卷入騙局,隨即停止。
記者日前從北京市反詐中心獲悉,近期中心發現多起未成年人被誘騙發送電詐引流短信的事件,涉及小學、初中、高中各學段學生,最小11歲,最大17歲。北京警方提示家庭、學校和社會相關方予以高度警惕。
據北京市公安局反詐民警介紹,騙子通常利用QQ、微信等社交平臺發布兼職信息,或潛伏在各類兼職群中物色目標,以“低門檻、高回報”為誘餌,誘騙學生群發詐騙短信。這些短信多以“快遞到件”“訂單異常”等為由,引導收件人回撥詐騙電話,進而實施精準詐騙。
反詐民警提示,學生參與這類“兼職”,不僅可能導致個人電話卡被限制或停用,更嚴重的是涉嫌違法犯罪。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電信網絡詐騙法》,個人電話卡、銀行賬號實行實名制管理,濫用這些工具協助詐騙,需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從受害者到幫兇往往一步之遙。記者調查發現,詐騙分子打著“高薪”旗號、實則利用求職者進行違法操作,從所謂“免費領巨款”到“輕松購黃金”,“套路”年輕人成為電詐幫兇。
2024年6月,急于求職的高某某,在某網絡平臺上看到一則“高薪兼職”廣告,聲稱只需完成購買黃金任務,單次即可獲得人民幣一萬元報酬。盡管高某某意識到代購黃金就能拿到萬元高薪的“好事”并不合理,但在豐厚回報驅使下,他還是鋌而走險,通過通訊工具與幕后組織者取得聯系。在對方的遠程遙控指揮下,高某某與另外兩名被招募而來的“兼職人員”聽從幕后組織者的指令,在短時間內密集出入北京市區多家黃金珠寶店鋪,使用組織者提供的資金,以刷卡方式,大量購買金條及黃金首飾,累計金額高達40余萬元。
然而,這份看似“輕松”且“報酬豐厚”的“兼職”,實則是為上游犯罪活動轉移、洗白贓款。高某某等人異常的大額、分散購金行為進入警方視線。
2025年2月,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審理認定,高某某的行為構成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法院依法判處其有期徒刑一年六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二萬元。與其一同實施犯罪的兩名同伙,也受到相應刑罰。
2024年12月,彭某某看到一條聲稱“免費領取巨額國家扶貧款”的信息,按照指引,他下載安裝了一款名為“鄉村振興扶貧基金”的App,并提交了自己的個人身份證件照片及銀行賬戶信息。
對方聲稱,為了確?!胺鲐毧睢表樌l放,需要先對彭某某的信用狀況進行“提升”操作,即所謂的“包裝賬戶流水”,當有不明來源的資金轉入彭某某提供的銀行賬戶,他需立即前往銀行網點或通過ATM機將款項取出,再按照指令存入指定的其他賬戶。他多次按照對方指令進行操作,累計轉移來源不明的資金15萬元,他個人從中非法獲利2500元。當彭某某還在期待那筆“巨額扶貧款”到賬時,其異常資金轉移行為已引起公安機關的注意,后被抓獲歸案。
2025年5月,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經審理查明,彭某某的行為已構成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依法判處其有期徒刑一年,并處罰金人民幣一萬元。
針對暑期兼職詐騙高發態勢,北京市反詐中心提示,凡是聲稱“輕松賺錢”“高額回報”,卻要求發送不明短信、鏈接,或提供個人信息、銀行賬號的“兼職”,均為詐騙,務必堅決抵制。遇有可疑信息時,應第一時間與家長、老師溝通,或向學校、警方核實;如發現被利用或遭遇詐騙,立即撥打110報警。
西城區人民法院刑事審判庭法官助理曹倩文介紹,詐騙團伙為實施犯罪并逃避打擊,需要大量獲取公民個人信息、“兩卡”(銀行卡、電話卡),并建立洗錢、引流等黑灰產業鏈條。他們利用“高薪兼職”“輕松賺錢”“國家項目”等話術,誘使不明真相的公眾成為其犯罪鏈條上的環節,一旦參與其中,即使獲利微薄或聲稱“不知情”,其行為亦可能觸犯法律,構成犯罪。
曹倩文說,這類受詐騙分子蠱惑或利誘,為其犯罪活動提供各種輔助支持的人員群體被統稱為“電詐工具人”。具體分工包括:“資金搬運工”,即直接操作轉賬或取現、負責將詐騙所得資金從初始賬戶轉移的人,他們構成洗錢鏈條的關鍵環節;“電子錢包”提供本人實名注冊的支付賬戶(如微信、支付寶等),供犯罪分子收取和轉移贓款;“卡農”通過出租、出售個人或公司的銀行卡、電話卡或對公賬戶,為詐騙團伙接收贓款、撥打電話或注冊賬號提供基礎工具。
此外,還有“技術搭橋者”,架設、維護虛擬撥號設備,為境外詐騙分子遠程操控國內電話卡撥打電話、發送信息提供技術通道;“銷贓買手”按指令在金店、煙酒店等進行大額虛假消費套現,或在“慢充平臺”協助混淆詐騙轉賬;“幕后黑手”為詐騙活動定制開發軟件、搭建釣魚網站、提供技術維護等底層支撐;“獵物誘餌”幫助發布詐騙廣告鏈接、誘導添加好友,為尋找潛在受害者鋪路。
北京市反詐中心提醒廣大市民,收到含“快遞回撥電話”等類似短信時,切勿輕易回撥,可通過快遞官方渠道核實信息,避免財產損失;發現疑似詐騙行為,及時向警方舉報。暑假安全無小事,家庭、學校需加強對學生的反詐教育,引導其樹立正確的金錢觀和法治觀,共同筑牢防范電信網絡詐騙的“防火墻”。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