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就入伏了,街頭樹蔭下納涼的人多了,可冠心老人的“大考”也到了。
去年三伏天,縣醫院急診接收的冠心老人比平時多三成。
熱得喘不過氣、胸口發悶、走兩步就累——這些不是“熱著了”,是心臟在“喊救命”。天越熱,心臟越吃力。
血管擴張、心跳加快、出汗多,身體像臺老機器,轉得急了就“卡殼”。
有冠心病的老人,心臟像跑了幾十萬公里的舊發動機,經不起折騰。
有些事,年輕人做了沒事,老人做了可能就出大事。這8件事,真得避一避,不然容易“出岔子”。別一大早空腹遛彎。
天剛亮氣溫低、血壓高、血液黏,心臟最容易“打滑”。空腹更危險,血糖低、心肌供不上血,走兩步就暈、就急。建議吃片面包,等太陽出來、氣溫升了,再慢慢遛。
別中午出門辦事。11點到下午3點太陽最“毒”,熱浪一撲,心率飆升、血液濃稠。中老年人陽光下站十分鐘,心臟就開始“抗議”。
非得出門,選早上9點前或傍晚6點后,戴帽子、兜里裝瓶水。
別貪涼猛吹空調。
屋里像冰柜、屋外像蒸籠,一冷一熱,血管驟縮驟張。
血管有斑塊的人,這刺激就像“拉橡皮筋”,容易斷。
空調別低于26℃,進門先擦汗,等身上沒那么熱了再吹。
別喝冰水、吃冰鎮水果。
冰水下肚,胃里的神經“拽”著心臟跳得亂。嚴重的,可能心絞痛、心律失常。水要常溫的,水果放室內回溫,別從冰箱里拿出來就啃。
別熬夜看電視或打牌。晚上11點到凌晨3點,心臟最需要“歇腳”。熬夜就像車子高速跑不停,時間久了容易“爆缸”。
夏天白天長,晚上9點半前睡,午睡別超半小時。別情緒激動發火。
天熱人“上火”,一句不順耳的話,火氣蹭地就上來。心臟怕的就是這“一下子”,血壓飆升、心率亂跳,像被人拎起來甩。遇事先閉嘴深呼吸,數到三十再說話。
別吃太油太咸的飯菜。
紅燒肉、咸鴨蛋、火鍋,油多鹽重,血脂血壓跟著漲。
晚上吃重口味,一覺醒來胸悶、腿腳腫。飯菜要清淡,多用蒸煮焯,少油炸熏烤。
別強行鍛煉出汗。
有些老人比誰出汗多,覺得“排毒”。可對冠心病人,汗出太猛,水分、電解質流失,血液濃了、心跳快了。運動要溫和,動一動、微微汗就夠。
熱天對血管是“烘烤加拉扯”,對心臟是“重壓加負荷”。老人血管像用了幾十年的水管,一熱一冷容易堵;心臟像老泵機,轉得急了就“罷工”。
冠心病是心臟“油路”堵了。有的堵一半,平時沒感覺,一熱一累就犯;有的血管壁不穩,一刺激就破,血栓幾分鐘就“闖禍”。隔壁王大爺,去年三伏天早上空腹遛彎,走兩步就暈,送醫說是心絞痛。
李奶奶貪涼喝冰水,胃一涼,心臟跟著亂跳,躺了半個月。這些不是“偶然”,是忽視細節的“必然”。三伏天吃飯,多吃綠葉菜、黃瓜、西紅柿、冬瓜,補水又養心。
主食別太精,粗糧雜糧搭著來。早上小米粥,中午冬瓜湯,晚上清炒西蘭花。
喝水要勤,不渴也喝。
別一口灌,一次100毫升,像澆花一樣慢慢補。白開水最好,也能泡點淡菊花茶、金銀花水,清熱不刺激。睡覺方面,夏夜短,午睡很關鍵。
中午12點到1點瞇20分鐘,別睡太久,睡多頭暈。晚上盡量10點前睡,睡前別喝太多水,夜里起夜別太急,坐床邊緩一分鐘再下地。
運動選早晚涼快時,慢走、打太極,別劇烈跳操、快走暴汗。動得適當,身體反而順。
穿衣要寬松透氣,純棉最好。顏色淺些吸熱少,鞋子軟底防滑,襪子別勒太緊。屋里通風最重要。
空調不能沒有,但別總關窗,早晚開窗對流半小時。放盆水或擺盆綠蘿,能幫忙調濕度。
心臟不比別的,它一旦“罷工”,就是大問題。夏天雖然熱,但避開這8件事,吃得清淡、動得適度、情緒穩當,就能安穩過三伏。心臟就像老井,平時看著靜,可一旦“沒水”,再打也難打出來。
護心不是靠一天兩天,是靠每天每件小事。關注我,每天學點護心小知識,幫家里老人安穩過三伏。本文僅供參考,身體不適請及時就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